「脊椎骨水泥」7/1起納健保給付 每人最高給付近7萬 4300名病患將受惠

7/1起「脊椎骨水泥」納健保給付,預計4300名病患將受惠。(圖片來源/buri@photoAC)

副總統賴清德26日因急性下背痛,就醫檢查發現左側腰椎第5節/薦椎第1節椎間盤突出併神經根壓迫,下午在台北榮民總醫院完成腰椎顯微手術,並於27日下午出院,讓脊椎手術再度被討論。

根據健保署統計,2020年健保醫療費用前20大疾病中,第18名為其他背(部)病變(椎間盤或背痛等背部疾患),一年就醫人數共有244萬7千人,背痛造成台灣民眾的困擾不容小覷。

延伸閱讀:賴清德出院》椎間盤突出一定要開刀治療?復健科名醫:6招預防改善 

健保署今天宣布將逐步針對臨床缺口醫材優先研議納入給付。針對椎體壓迫性骨折病患接受椎體成形術時,需使用具顯影效果低溫的骨水泥,健保署為提升病患醫療安全性減少併發症,自7月1日起將用於椎體成形術所需具顯影效果之「脊椎骨水泥」醫材納入健保給付,一年約有4,300名病患受惠。

健保署表示,椎體壓迫性骨折是指脊椎骨塊或椎體塌陷造成骨折,導致嚴重的疼痛、變形和身高減少,常見發生於胸腰椎;胸、腰椎壓迫性骨折,主要臨床症狀包括產生持續性疼痛、駝背、神經損傷,甚至呼吸困難,經常造成老人背部疼痛或變形,但是長時間臥床更易造成患者加速的骨質流失,導致功能喪失,甚至影響生命。

治療此類骨折之目的是希望重建脊椎穩定度、減少疼痛、恢復活動能力。保守治療方式,例如:臥床休息、服用止痛藥、穿背架、物理治療等,待骨折自然癒合,緩解疼痛。但若有明顯神經壓迫症狀、劇烈疼痛與無力,則建議採手術治療。傳統手術方式包括實施神經減壓手術或合併脊椎融合骨釘固定術,然因多數病人有骨質疏鬆,將鋼釘架在疏鬆的骨骼上,穩固效果不佳;且手術時間較長、傷口大癒合時間亦久,若年紀大病人或合併有其他慢性疾病,容易產生併發症。 

健保署李伯璋署長表示,健保署根據「骨科特材給付效益評估研究案」及醫療科技評估(Health technology assessment )報告,考量若臨床選用椎體成形術來重建脊椎穩定度,緩解疼痛所使用的「脊椎骨水泥」相較於健保給付之骨水泥,具顯影效果、低溫黏稠度高減少發生併發症,對病人更具安全性可減少發生再次手術或感染,縮短住院天數,特別是脊椎骨水泥針對骨質疏鬆症所造成之壓迫性脊椎椎體骨折,具臨床必需性。

7/1起「脊椎骨水泥」納健保給付 每人最高給付68,000點

健保署與中華民國骨科醫學會及社團法人台灣神經外科醫學會為提升病人醫療安全及醫療照護品質共同努力,加速研議將脊椎骨水泥納入健保給付,感謝學會所提供專業的意見及協助,本特材順利通過111年3月召開之「全民健保藥物給付項目及支付標準共同擬訂會議(特材部分)」。

在健保署積極與廠商協調溝通下,所有廠商皆願意為被保險人提供更完善的醫療照護品質貢獻一份心力,自111年7月1日起將脊椎骨水泥納入健保,每位病人最高給付68,000點,健保給付每位病患每次手術1組(包),估計健保一年投入2.0億點預算支應,約有4,300名病患受惠。

李伯璋署長指出,由於科技日新月異,新醫材種類眾多,倘新醫材具臨床實證效益、可預防疾病惡化又可提升安全性、提升醫療品質或屬臨床缺口,健保署基於增進全體國民健康之精神,未來將持續努力將具有臨床實證效益且臨床治療必要的新醫材納入健保,將醫療資源妥適運用於不同科別領域病患共享,以達到精進醫療照護品質及守護全民健康福祉之目標。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俄烏戰爭讓世界回到30年前 辜朝明:物價上漲會持續更久 市場大波動時代來了
北約定調未來十年戰略》中國致力推翻國際秩序 北京對盟國構成「系統性挑戰」
俄烏戰爭》英國陸軍參謀長警告勿姑息普丁 英國和北約須做好與俄國開戰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