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下「孔乙己的長衫」:中國就業形勢愈發嚴峻,年輕人從「藍領」工作尋出路

中國年輕人
中國年輕人

26歲的張靜靜在中國重慶農村出生長大,本著讀書改變命運的想法寒窗苦讀,考上大學,成為村裏人的驕傲。但在2019年大學畢業後,她發現不但沒有獲得一技之長,甚至在經濟下行的情況下連期望的薪資也達不到。

她大學讀的市場營銷專業,畢業後進入房地產行業做銷售,這是近年來面臨轉型壓力最大的行業之一。在經歷了三年坎坷的就業經歷後,她身心俱疲。一個偶然的機會,她接觸到家政行業,從中看到一些希望。

「當時我已經是抱著相當崩潰和『擺爛』的心態,我覺得隨便找個工作能養活自己就行了」,張靜靜說。但她發現自己熱愛這一行。

她的工作是給5歲左右的學齡前小孩當住家保姆兼家庭教師,大部分時間陪小孩玩耍,有時間也幫家裏的老人做點家務。脫下西裝,換上便裝,她成了一名「藍領」勞動者。

自2020年以來,中國青年人失業率連續幾年處於較高水平。根據官方6月發佈的最新數據,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連續兩月創2018年有統計以來新高,升至20.8%。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不得不選擇一份需要體力勞動的「藍領」的工作,包括送外賣、去餐廳當服務員、做網約車司機等等。

「對於整個中國社會來說,大學畢業去做家政,代表了人力資源錯配進一步加劇」,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陸曦說。

高失業率導致社會貧富差距變大,對於家政行業,尤其是包括負責教學的高端服務來說,的確是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但相比香港、新加坡等發達經濟體,有需要的家庭通常會選擇外籍勞工去做家政。

「這遵循經濟學裏的比較優勢原理,因為外勞的成本低,他們在這方面有更多的比較優勢,所以僱傭他們來做,對於提升整體社會經濟效率有很大幫助」,陸曦解釋。

26歲的張靜靜
26歲的張靜靜再育兒中心實習。

從「白領」到「藍領」

中國目前對「白領」人士的需求正在減少。據經濟學人智庫估計,2020年,僱傭主體是大學生的專業服務崗位約佔青年就業機會總數的40%,是十年前的兩倍。但是,由於近幾年來中國政府著手監管房地產、教培、數字經濟、金融和娛樂等多個行業,有相當一部分崗位已經不存在了。

根據中國招聘網站智聯招聘,2021年,僅房地產、輔導和科技公司的招聘信息就佔了畢業生所有招聘信息的一半以上。一年後,這一數字降至26%。

與此同時,中國經濟正趨向以服務業為導向,2020年的人口普查顯示,約75%的青年僱員在服務業工作,但中國在過去十年裏創造出來的許多服務業崗位都是較低端職位,比如外賣員、餐廳服務員等。對於許多受過教育的年輕人所追求的高工資、高技能的崗位,並沒有很多。

張靜靜之前所在的房地產行業,正是近年來受政府監管影響最嚴重的行業之一。政府反覆強調,「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抄的」。監管機構對開發商貸款設定了上限,並對土地拍賣進行了全面改革。這影響到這個行業的財務業績,許多房企壓力爆棚。

為了拼業績,張靜靜每天要工作10個小時以上,作息不規律,晚上只睡五、六個小時,長期下來令吃不消,兩年後辭職了。之後她曾嘗試考研,但沒有成功。

2021年底,她在餐飲行業找到一份銷售工作,但再次遇上低迷的市場。彼時疫情還沒有結束,餐飲業沒有完全恢復,加上小區動輒封控,她感到十分壓抑。

「相當崩潰,每天在家什麼事做不了,睡眠不好,吃飯也沒有胃口,整個心情很低沉」。四個月後,她辭職了。後來她又多次應聘其他工作,但都沒有合適的。

她曾羨慕公司的保潔阿姨,雖然一個月工資只有四、五千,但「沒有什麼精神壓力,只不過是身體累點,還能買五險一金(五種社會保險福利),又能受到專業培訓」。

今年年初,一則家政行業的招聘廣告吸引了張靜靜的注意, 月薪8千到1萬,甚至打破了她對「藍領」工作的想象。她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入行了。

她的同事大部分是35歲至55歲,一部分從農村出來沒有讀過書,還有一些已經退休。這一行對於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來說似乎有點大材小用,但張靜靜不這樣看——她說不僅得到了專業技能培訓,有助於在這一領域長期發展,還能在拿到專業證書和完成實習後拿到上萬元的月薪。她目前在成都生活,這個薪資水平已經達到了她之前做銷售時的提成。

不過,並非所有「藍領」工作都能實現這樣的水平。根據中國新就業形態研究中心2022年發佈的報告,中國藍領勞動者整體平均收入為每月6000元左右。並且,「藍領」群體依然面臨部分公司工資發放不及時、待遇差、管理落後等問題。

中國外賣小哥
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不得不選擇一份需要體力勞動的"藍領"的工作,包括送外賣。

「豬站在風口都能起飛」

也有年輕人在行業變革時主動選擇離開,「自降身份」去做一些需要體力勞動的工作。

29歲的陳陳(化名)2016年本科畢業後,在重慶從事與房地產配套的家電營銷工作。時間一晃就是7年,但半年前,她從上一份工作中辭職,轉行去做舊衣回收。

收入比以前少了一半,而且還要厚著臉皮與底層工人競爭。

她先是到住宅小區派發傳單,也拿著大喇叭到居民樓下喊——「回收舊衣!」。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幾十前較為貧困的中國,家裏取暖靠蜂窩煤,時不時見到樓下有衣衫襤褸的老人,推著一板車的煤,大聲喊著——「賣蜂窩煤啦!」也有回收礦泉水瓶和紙皮的人吆喝——「收破爛啦!」

很難想象一位擁有大學本科文憑的年輕人能這樣做。陳陳也曾自嘲地說,「我年紀輕輕就開始撿破爛了」,但內心裏,她告訴自己:「我比別人少走40年彎路,他們老了還不是要撿破爛的。」

陳陳在一個小區收到的舊衣服。
陳陳在一個小區收到的舊衣服。

陳陳覺得,這個行業有前景,因為當前中國對回收舊衣有很大的需求,尤其在工業相對發達的城市,衣服屬於快銷產品,淘汰得快,並且還沒一個很有效率的組織來處理這些舊衣服。

「不管窮人富人,都有需求」,她說,「豬站在風口都能起飛,人的選擇往往比努力更重要一點。」

過去幾年裏,她已經看到曾經從事的房地產行業走下坡路。 首先是上游的市場低迷,投資土地及買賣商品房的交易減少,於是導致需要購買家電的業主減少了,擠壓了她的收益空間。她說,市場好的時候年收入能達到30多萬,現在只剩一半。

「如果已經知道這個行業處在『紅牌』市場了,那你還想著通過努力獲取高額回報是不太可能的」,陳陳說。

在她看來,以前上學期間,只要肯用功就能取得好成績,拿到相應的學位,但這種思維並不適合當今的就業市場。

舊衣回收
陳陳認為,舊衣回收行業在中國有前景。

脫不掉的「長衫」

中國社會幾個月前熱烈討論大學生是否應該脫下「孔乙己的長衫」——指的是魯迅小說中一位落魄書生已經到了討飯的地步,卻依然執拗地穿著象徵身份的長衫。在現代中國,長衫類比大學生的學歷,脫掉長衫意味著去做一些偏體力的「藍領」工作。

有媒體指責年輕人,不願意依靠勞動改變自身的處境。但年輕人有他們的不滿。「當初是你們用『知識改變命運』來鼓勵我們學習的,如今大學畢業我們覺得就業困難,卻被指責成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不願靠勞動改變自身的處境」——這句話被廣泛引用。

這些討論的背後是高等教育的持續擴張以及嚴重貶值的學歷。根據中國教育部,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1158萬人,而2000年僅為100萬人。20多年的時間裏,高校畢業生增加了10倍多。這是中國歷史上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一代人。

另一方面,本科學歷與職業文憑的就業情況的差距正在縮小。2022年的數據顯示,過去十年裏,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率持續在90%以上。而在一些現代服務業,他們的收入和穩定性未必比本科生差。

魯迅插圖
「孔乙己的長衫」出自魯迅的小說。

重慶的張靜靜在找工作期間曾應聘到一家投資公司,但發現周圍的同事連本科文憑都沒有,主管還操著一口濃郁的四川口語。她想到自己曾經是農村走出的孩子,好不容易讀到大學畢業,無法放下那份驕傲,幾天之後便離職。

「屬於高不成低不就這樣一個很尷尬的狀態」,她說。當時的她就是那個「脫不下長衫」的人。

有年輕人的確在嘗試「脫掉長衫」,但結果並不理想。

杭州的李小姐以前做文職工作,由於公司運營出現問題,今年3月失業。失業後她嘗試到電影院做收銀員。

每天站立七個多小時,導致她的腿腳酸疼發脹。而且薪資極低,「站立一個小時還不夠買一杯奶茶」。最重要的是,她覺得這份工作沒有技術含量,未來更容易被淘汰。「有一種隨時被替代的感覺」,她說。

李小姐將自己的經歷分享到個人社交賬號上,並呼籲「孔乙己的長衫千萬別脫」,收到上百條回應。留言大多是跟她有著類似經歷的人,有去做外賣跑腿員的、去快餐店做服務員的……但很多因工作時間長、工資低、體力受不了等原因無法堅持。

對於他們來說,從事「藍領」工作只是就業失意下選擇的一條短暫的退路,但不是出路。畢竟,並非所有「藍領」工作都是新興的朝陽產業,底層勞動者也有他們的艱辛。

根據中國教育部,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1158萬人,而2000年僅為100萬人。
根據中國教育部,2023年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達到1158萬人,而2000年僅為100萬人。

學歷還有用嗎?

在做回收舊衣道路上尋找出路的陳陳說,她的同行中很多都沒有學歷,但她認為自己的學歷並不多餘。

「許多同行會很早到小區裏蹲點,能多收一點就多賺一點,但我不是為了賺錢而賺錢」,她說。

她和合伙人想的更多是,如何積累更多的供貨渠道,通過這些渠道把自己做成中間商,打通供應鏈,然後建立品牌和社群,在社交網絡上宣傳出去,最終自己當上老闆。

這個過程也用到了她之前積累下來的工作經驗——如何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利用供應、生產和銷售三個階段,讓物流和資金不斷流動、不斷增值。

「如果我沒有上過學,沒有做過之前的工作,可能就不會這麼想,可能只會盯著眼前,想著今天又多收了100公斤」,陳陳說。

高校畢業生
高校畢業生

不過,她並不建議大學畢業後直接去做體力活,因為「在身體非常勞累的情況下通常會減少對事情的探索和思考」。

「即便是為了生存不得不去工廠裏打螺釘,那也不能為了打螺釘而來,更多的是要去思考一個行業的運作,比如一顆螺釘在流水線上的生產效率怎樣,或者螺釘產生作用的機械原理是什麼。」

陳陳在半年中已經大致了解了回收行業的運作,除了每天繼續開車奔忙在收舊衣的路上,她已經和搭檔開始琢磨怎樣建立自己的品牌,以及怎樣借助社交媒體平台進行推廣。

對於轉行去做家政的張靜靜,她找到了自己的價值,也許這個時候「脫去長衫」才是合理的,她說「後悔沒有早點入行」。她不再想著去考研,打算在這個行業多嘗試幾個崗位,同時好學英文,以後嘗試走高端服務路線。

對她來說,發自內心的熱愛和擁有一技之長就能體面地工作下去,不管這份工作是不是一份能讓村裏人感到驕傲的傳統意義上的「白領」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