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線故事館 奮鬥人生宛如台灣藝界縮影

「台灣國寶」甘草藝人脫線(原名陳炳楠)去年過世,他的兒孫輩近日在脫線牧場成立「脫線故事館」,收錄他最早的黑白電影、舞台劇、工地秀、餐廳秀到脫線爸的網路直播,希望讓脫線爸的奮鬥精神傳承和激勵年輕人,邀民眾一起走入時光隧道,體驗台灣藝界縮影與脫線的奮鬥人生。

「台灣國寶」甘草藝人脫線去年過世,他的兒孫輩近日在脫線牧場成立「脫線故事館」。(中央社)
「台灣國寶」甘草藝人脫線去年過世,他的兒孫輩近日在脫線牧場成立「脫線故事館」。(中央社)

「脫光衣服帶出場+50元」,在脫線故事館外,豎立一塊掉漆的招牌,脫線的兒子陳嘉成說,「這是30年前的第一塊招牌」。他指出,這招牌是「脫線爸」親手做的,也因為這標語,脫線牧場開始打出名聲,而後921大地震前往賑災,才讓桶仔雞大賣,熬了10幾年才開始轉虧為盈。

陳嘉成解釋,「脫光衣服帶出場」的意思是指經過脫毛處置的雞。

被譽為國寶的喜劇演員脫線(陳炳楠)2022年過世,兒孫最近在台東脫線牧場成立脫線故事館,館內收藏30年前脫線牧場第一塊招牌。(圖/中央社)
被譽為國寶的喜劇演員脫線(陳炳楠)2022年過世,兒孫最近在台東脫線牧場成立脫線故事館,館內收藏30年前脫線牧場第一塊招牌。(圖/中央社)

脫線故事館內,大走復古風,除復刻當初的店面外,也有許多主題館,包括:台灣國寶喜劇泰斗陳炳楠的奮鬥人生館、唱片和錄影帶館、播放黑白影片的鹿野大戲院館,及脫線的文物和開墾牧場的吉普車。

他指出,這些文物大部分是脫線爸留下來的,加上網路蒐集和買回的錄影帶、唱片。

陳嘉成說,脫線故事館除要讓小孩知道以前阿公(脫線)那麼辛苦經營農場外,也希望脫線爸的奮鬥精神傳承和激勵年輕人,同時也讓年輕人看到台灣藝界的縮影,從最早的黑白電影、舞台劇、工地秀、餐廳秀到脫線爸的網路直播。

脫線故事館內除復刻當初的店面外,還有許多主題館,包括播放黑白影片的鹿野大戲院館。(圖/中央社)
脫線故事館內除復刻當初的店面外,還有許多主題館,包括播放黑白影片的鹿野大戲院館。(圖/中央社)

他說,脫線故事館目前未收費,唯一的收入是脫線的招牌眼鏡,採良心攤位,「自己拿自己投100元」;不論老花、近視、閃光、失眠都可以戴,因為沒有鏡片。

脫線出道,從早期黑白電影,演到彩色電視和舞台脫口秀,成為國內喜劇泰斗;縱橫台灣演藝圈半世紀,因看盡人生百態,演藝圈的人情冷暖。62歲的他於民國82年選擇走下舞台,搬到台東偏鄉,展開事業第二春。70歲那年負債新台幣5000萬元,拚命三郎的個性讓他在85歲還清債務,過世前還擔任網路直播主。

唯一的收入是脫線的招牌眼鏡,採良心攤位,「自己拿自己投一百元」。不管是老花、近視、閃光、失眠都可以帶,因為它沒有鏡片。(圖/中央社)
唯一的收入是脫線的招牌眼鏡,採良心攤位,「自己拿自己投一百元」。不管是老花、近視、閃光、失眠都可以帶,因為它沒有鏡片。(圖/中央社)

被譽為「台灣國寶」的喜劇演員脫線,本名陳炳楠,民國22年生,家境清寒,父親為多賺點錢自願當軍伕,但還沒打仗,船出海就被打沉,至今沒消息。當年脫線9歲,家中老大,身材瘦小的他即幫媽媽挑廚餘賺錢。

編輯:秦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