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結石會自己排出體內? 醫教「超有效1招」2週內把腎結石倒出來

記者吳紹尹/綜合報導

腎結石是指腎臟的代謝物,在尿液裡形成堅硬的結晶沉積物並在腎臟中累積,隨時間越長越大。醫師表示,腎結石不可怕,關鍵在於控制不要讓他長大並成功把他倒出來,夏天到了,身體會更加缺水,可透過一招「蛤蟆功」把結石導入輸尿管中,透過尿液排出來,注意飲食並多喝水,排出腎結石也可觀察類型,以預防下次發生。

示意圖/photo AC

洪永祥診所院長洪永祥在臉書專頁中發文表示,夏天冷氣房要特別注意,因身體缺水,腎臟開始濃縮小便,形成結晶,若結晶卡在死角,就會形成結石。人口的10%會罹患泌尿道結石,男性為女生2倍,年長者較多。其中99%的結石都原發於腎臟,長成後再隨著尿液掉到輸尿管、膀胱;1%的結石則因輸尿管、膀胱有結構上的阻塞,而就地發生。女生症狀為重複性泌尿道感染,男生則是重複性的泌尿道結石。罹患結石的危險因子包括家族遺傳、生活飲食、新陳代謝疾病、骨質疏鬆、尿路感染等。0.4cm以內的腎結石90%在半年內、小於0.2cm大部分2週內就會會自行排出,可以先觀察個半年,若還是無法排出再到泌尿外科處理。須注意,若已出現腎臟輸尿管水腫、嚴重感染、出血或是急性腎損傷,或是重複性的劇烈疼痛都必須馬上處理。

2018年一項英國的研究報告指出,平均大小約1cm的無症狀腎結石,追蹤五年,發現近四成產生結石相關併發症,26.6%需要手術介入,僅14.6%能自行排出。得知當結石1cm時,有4成機除現泌尿道併發症,1/4機率必須接受手術治療,只剩下15%不到的機率可以自行排出。

洪永祥表示,較年輕的患者、結石每年增大患者較容易產生併發症,所以即使是無症狀的尿路結石,建議需要定期追蹤,如果有體積增大或併發症產生,即可早期治療。以免後期併發嚴重腎功能退化。而體外震波碎石術,若是打完還是沒有排出來,卡住小石頭又惠繼續長大,又要回泌尿外科去接受手術或是內視鏡治療。排出結石的第一步就是先把腎結石倒到輸尿管。腎臟在腰部後腹腔,膀胱在前面下腹腔,連接腎臟與膀胱的輸尿管基本上是由後腹腔往前、往下到下腹腔膀胱的,角度類似垂直。所以基本上只要有在走動,就會有重力把結石往下排,或是跳繩、跑步有上下震動排出。

洪永祥補充,腎臟是一個C字型的結構,而它的輸尿管開口不是在下方而是在側方,當在此開口死角時,便要將腎臟轉個90度。除每天喝足體重4%水,每天可以面朝下腹部朝下,將屁股翹高,將手掌微彎曲成拍痰的形狀拍打10分鐘,右側腎結石就拍打右邊腎臟;左側側腎結石就拍打左邊,每天拍個十分鐘,或可使用按摩棒震動結石腎臟,有相同效果。若第一次排出腎結石記得拍個照片認識一下你的石頭是什麼樣的結石,以便將來可以預防它再次發生。

4種結石最常見是草酸鈣結石

  • 草酸鈣結石:約占75%,呈灰色、白色或是淺黃色堅硬的不規則形狀。通常看小便的檢查PH值是偏酸的。

  • 磷酸鈣結石:佔約10% 灰白或淺黃容易碎粗糙尿液成鹼性。

  • 尿酸鈣結石:約有5%為純粹尿酸性結石,致個較好辨認,光滑且成橘黃色是它的特徵,是因為體內尿酸太高所造成的,特徵是外表為透明橘黃色的結晶。小便也是偏酸。

  • 磷酸氨鎂結石:約占10%,也是白灰黑色其形狀通常不規則,主要特徵是因為細菌感染所引起的結石。且小便的酸鹼偏鹼。通常經常泌尿道染的女生要注意可能是這類結晶。

關於預防腎結石飲食須注意

  • 減少草酸的攝取:蘆筍、菠菜、茶葉、花生、巧克力等食物富含草酸,而咖啡、濃茶、啤酒、可樂等飲料也含有較多草酸等都要減少食用。

  • 減少鈉: 飲食應高鈉,避免讓水份沉積血管,體內的水份增加,尿液減少會讓結石機率大增

  • 減少肉類: 盡量減少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取,因其會增加尿酸磷酸含量,易形成結石。

  • 少吃豆製品:大豆或其製品,皆含草酸鹽類或磷酸鹽,可能會與腎臟中的鈣梨子結合,進而形成結石,對於已有結石患者、或有可能再發,要避免過食。

  • 少吃高普林:內臟、肉汁、香腸、香茹、洋菇、蘆荀、豆類、雞精、干貝、蛤蜊、草蝦、蚌、發芽豆類、紫菜等普林值都相對高,請盡量避免。

  • 多食用高檸檬酸飲食:檸檬、青檸、柳橙水果可減少腎結石發生,這是因為檸檬酸會在尿液中和鈣結合,因而尿液中的鈣離子濃度,進而降低腎結石的發生率,加上檸檬酸也會與草酸鈣結晶結合,可避免草酸鈣結晶在體內形成結石。

延伸閱讀
輔助減重明日之星 「這種花」有助降血脂、血壓 對心臟、肝臟和情緒健康有關
30歲女「下面」破皮癢又腫!竟是悶熱天穿緊身褲跑馬拉松 醫授4技巧預防濕疹
愛愛後女友「乳頭凸又痛」?!男網友問:正常嗎?性學博士這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