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出問題,在家「自己按摩穴道」就可改善!腎臟科醫師實證的「穴位保健法」:手法、秘訣一次教給你


根據健保署統計,台灣慢性腎衰竭合併尿毒症而需長期洗腎的患者已達九萬多人,每年耗用的健保醫療費用逾四百億。顯見腎臟疾病對民眾健康威脅之鉅,實不容小覷。

慢性腎臟病常見的病癥有蛋白尿、水腫、高血壓、腰痛、血尿、少尿或多尿、頻尿、尿急、疲倦,或併有神經系統症狀(如頭痛、嘔吐等)、血液及消化系統症狀(如貧血、噁心、嘔吐等)。

根據國健署的調查發現,高達九成以上的人不知自己已進入慢性腎臟病第三期,甚至有不少病人在發現自己的腎臟出問題時,都已經是進入最後第二期的階段。

1. 中醫學理的腎有什麼功能?

中醫所說的「腎」是屬於全身多個系統功能的集合,中醫的腎包含了生殖系統、泌尿系統、骨骼系統、內分泌系統、免疫系統、下視丘 ↔ 腦下垂體 ↔ 腎上腺系統等,至於「腎氣」則是指這些系統的功能狀況。

中醫典籍《黃帝內經》提到:「腎生骨髓,腎主耳,在志為恐,恐傷腎」、「藏精,主生殖、生長、發育,開竅於二陰,生髓、充腦、主骨、化血,主水液,納氣」。

腎生骨髓,指的是腎與骨骼的生長發育有密切關係。對骨髓的生長與造血也有促進作用,腎氣足的人,骨骼與牙齒會強壯堅固,腎氣虛的人齒牙則易動搖,容易脫落,常感覺腰膝痠軟或疼痛。

腎的功能與人體水液的代謝和排泄密切相關。如小便清長(顏色較清且量多)、遺尿、尿失禁或尿少、身腫、五更泄瀉(黎明時腹痛、腹鳴、拉肚子)等,都和腎氣不足有關。

另外,腎的功能還包含生殖能力以及人的生命活動力。中醫認為,人體由發育至衰老、死亡,是腎氣由盛而衰的結果。男性如果腎虛便會陽萎、遺精、精蟲稀少不孕。女性如果腎虛便有月經量少、閉經、子宮虛寒、不孕及老化等症狀。

綜上所述人體的外形、生理功能與活動力都與「腎」息息相關。中醫學則認為先天精氣的持久和抗衰老息息相關,而人體的先天精氣是由「腎」統籌管轄,經由調理腎的陰陽,便可強化生命中的抗衰老機制。因此我們若能愈早開始注意調理「腎」,平衡腎氣的陰陽,就能減少很多慢性腎臟疾病。

2. 西醫精準診斷,中醫輔助治療

慢性腎臟病除了使用西醫治療掌握疾病準確度之外,因中醫治療是全面整體的考量,所以使用中醫藥介入輔助治療慢性腎臟病也漸為現行趨勢,健保署也於2020年開始推展中醫慢性腎臟病門診加強照護計畫。藉由針灸、中藥、整脊、按摩復健手法等治療方式來延緩腎衰竭,以及治療水腫、各種疼痛、關節炎、皮膚搔癢、心血管疾病、焦慮、失眠、疲倦、憂鬱等併發症。

若要減輕腎臟負擔,就要減少服用不必要的藥物,並將腎臟僅剩的功能正常發揮出來,進而減緩慢性腎臟病的進展。患者可以藉由於經絡穴位做針灸、推拿和按摩治療就可達到輔助療效,其優點在於透過改變神經傳導物質及內分泌來達到治療效果,而且不須擔心服用藥物而產生的殘留或副作用,不會增加腎臟的代謝負擔,且仍然可以接受常規的西藥治療,不需要停藥,這項合併治療有相輔相成的效果。

3. 在家穴道按摩,提高生活品質

慢性腎臟病友除了可接受中醫師針灸及推拿治療之外,在家也可以自己作穴道按摩來改善一些不適的症狀。據醫學研究顯示,穴道按摩是一種非侵入性治療方法,利用按摩穴位,以刺激身體能量的平衡,促進健康和舒適。

據研究分析腎臟病患者多偏氣虛體質,治療上需以補腎氣來改善腎臟功能,平時可以多按摩湧泉穴與太谿穴來達到補腎氣的療效。《黃帝內經》上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可見,經常按摩湧泉穴,可以使人腎精充足、耳聰目明、精神充沛、性功能強盛、腰膝壯實不軟、行走有力。

太谿穴是腎經的原穴,是匯聚腎經元氣之源,刺激太谿穴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所以可以經常按揉太谿穴,每次五分鐘左右即可,不必拘泥於方法,在腎經的流注時間,即傍晚五點到七點時,按摩的效果更佳,按揉時可用對側手的拇指按揉,也可以使用按摩棒按揉,按揉的力度要有痠脹及麻麻的感覺。

⑴改善慢性腎臟病症狀的穴位

另外,慢性腎臟病友常會伴有以下症狀,可以利用適當穴位的按揉來達到症狀舒緩及改善。穴位如下:


按揉方式為找到上述穴位後,使用適當力道按壓穴位十秒,然後休息五秒,如此反覆按揉約三至五分鐘。身體兩側穴位皆對稱,可兩側穴位交替按摩。若洗腎患者手部有做瘻管或下肢單側截肢者可按揉健康側之穴位。

糖尿病患者若下肢循環差導致皮膚變較薄或有傷口之處,則要避免按摩那附近的穴位,可從遠處取適當的穴位來按摩。另外,有嚴重的水腫或肢體麻木之處也盡量不要按摩,以免因力道拿捏不易而造成傷口。

例如我的門診中有一位89歲何先生患有高血壓、慢性腎臟病在第三期接近第四期,併有夜間頻尿、頭暈、心悸、頭痛、下肢水腫、失眠等症狀,何先生平時已有持續服用降血壓藥,血壓控制穩定,但因長期有上述症狀反覆發作而到院就診。

幫患者施予針灸治療,取穴為風池穴、神門穴、太谿穴、湧泉穴、陰陵泉穴、內關穴。療程為一週進行三次針灸治療,並囑咐患者在家時可持續按揉上述針灸穴位,持續治療一個月之後,頭已不痛,無頭暈心悸,能較快入睡時間,下肢水腫改善,夜間頻尿從一晚五次減為一晚二次,並持續治療中。

小標:⑵護腎保健—實用穴位按摩

病人除了接受常規的西醫治療之外,若再搭配中醫經絡穴位治療,不僅可改善患者的各種不適病症,提升生活品質,亦可減少腎臟病患者服用止痛藥或其他藥物,進而可減緩腎臟衰竭的速度。



責任編輯:林筱庭
核稿編輯:陳宛欣

更多良醫文章
別把胃當餿水桶!台大營養講師靠「35921飲食法」3個月狂瘦17公斤,連血壓都改善!
48歲婦女半年減7公斤、血糖血脂恢復正常!第一名胃腸肝膽科醫師:做對8件事健康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