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有音樂
作者:黃楊名 輔仁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 隨著腦造影技術的普及,幾乎任何現象都有研究在探討,人們很渴望能夠了解在進行某項心智活動時,腦中究竟發生了那些事情。瑞士有一群研究者想要了解透過音樂誘發的複雜情緒是否會在腦中留下痕跡,過去雖然有不少研究在探討腦部活動與音樂處理的關係,但過去的研究僅著重在區分快樂/難過的音樂如何誘發不同腦部區域的活動,而沒有深入探討更細微的情緒感受是否也能夠被表徵。換句話說,先前的研究其實和真實生活是脫節的,因為人對於音樂的處理絕對不僅僅是好壞二分法,音樂帶來的感受是豐富且多元的。 他們讓實驗參與者聽27個不同的音樂片段(每段長45秒),實驗者定義了九種不同的音樂類型,這些音樂是過去四個世紀的演奏曲目(看詳細清單),大部分是古典音樂的曲目並且包含日內瓦情緒音樂量表的九個主要情緒類別(緊張 tension, 有力的 power, 愉悅 joy, 驚奇 wonder, 柔和 tenderness, 靈性的 transcendence, 平靜的 peacefulness, 懷舊的 nostalgia, 難過的 sadness)。實驗參與者聽完每段音樂後要針對該量表的九個面向去評分,同時他們使用功能性磁振造影記錄他們腦中的活動。 結果顯示,實驗參與者對於音樂的評分和實驗者的認定是一致的(例如實驗者定義為平靜的音樂,實驗參與者在平靜這個項目的評分也是最高的)。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據音樂誘發的興奮程度(arousal)及評價(valence)將所有類型分成四類。這四種不同類型的音樂分別會誘發不同腦部區域的活化。簡單來說,正向的音樂會誘發先前研究就已證實與獎賞有關的區域(striatum, insula),但因為興奮程度的不同,會有不一樣的活化型態。再者,只要是高興奮程度的音樂類型都會誘發知覺運動區域的活化;低興奮程度的音樂類型則會誘發與記憶( hippocampus)以及自我(ventral medial prefrontal cortex)有關係的區域。 這個結果和幾個月前提過的用腦波辨識情緒、根據情緒改變音樂撥放類型兩個研究都暗示著,我們未來應該可以透過腦部活動來解讀情緒。這確實是可期待的願景,但階段我們對於怎麼解讀腦部活動其實是有點鄉愿的,我們都是先假設某個區域在做某件事情,然後驗證這個假設是否正確;換句話說,其實是在釣魚。很有可能在這個研究中看到的現象只是實驗參與者要作評分時的腦部活動,也就是說要把自己的思考標籤化… (心裡默默想著這個音樂應該是平靜的音樂),而不是真正在經驗某個情緒時的反應,所以也是會有點失真的。人們可能不見得真的了解自己的情緒,只是在被要求的情形下做了一個標籤化的反應,若要把這個標籤化的結果視為人們當下的情緒是有點問題的。不過我相信未來有一天,我們真的可以透過腦部活動來了解人到底在想甚麼! 資料來源: Mapping Aesthetic Musical Emotions in the Br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