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新藥研究疑似造假 專家:不至於改變藥物研發方向

近期《科學(Science)》期刊接獲檢舉,指出2022年美國國家衛生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投資研究的腦中風新藥3K3A-APC,其相關研究數據有造假的疑慮。

該研究是由全球在阿茲海默症與中風領域首屈一指的神經研究學者,茲羅寇維克(Berislav Zlokovic)與他共同創辦的ZZ Biotech公司所領導進行,希望能透過改造活化蛋白C,即3K3A-APC,來作為治療中風、神經退化性疾病和慢性傷口癒合的潛力藥物分子。

活化蛋白C能夠分解特定種類的凝血因子,並保護神經元和腦血管的內皮細胞不受缺血性的損傷。

目前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僅批准用於治療敗血症,但常會導致嚴重出血。而3K3A-APC則能夠降低副作用,同時保留活化蛋白C能夠保護細胞的特性。

然而3K3A-APC的臨床前基礎研究,卻被吹哨者發現有造假的嫌疑,且第二期臨床試驗的改善指標不明確、療效可能會被高估,吹哨者向《科學》期刊檢舉,目前茲羅寇維克任教的南加大仍在處理該事中。

由於茲羅寇維克的論文中有和許多獨立實驗室合作,《科學》認為茲羅寇維克沒辦法讓這些實驗室一同造假;但《科學》的報導中也提到,不少參與調查的學者審查論文資料後,認為造假可能性很高。

目前南加大還在處理中。Science期刊的報導中提到有些專家認為Zlokovic教授發表的論文中有許多合作團隊,這些獨立實驗室的研究結果似乎都支持Zlokovic教授的發現,理論上他無法一手遮天,因此真相還有待進一步釐清,然而報導也提到,不少參與調查的學者都認為,根據他們審查研究論文的資料,Zlokovic教授實驗室造假的機會很高。

根據衛福部資料,腦血管疾病為2022年國人10大死因的第5位,且2021年共有43.7萬人因腦血管疾病就醫,費用占比排名第7,顯示腦血管疾病,包含心肌梗塞、中風等影響民眾健康與費用負擔甚鉅。

  • 衛福部放寬溶解劑給付條件 缺血性腦中風4.5小時內皆可使用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訪問了北醫神經學教授兼醫學院副院長、同時身為北醫部立雙和醫院中風中心顧問醫師胡朝榮對此的看法。

胡朝榮指出,茲羅寇維克在外被細胞、腦血管障蔽在腦中風及阿茲海默症的角色等領域是世界頂尖的學者,研究經費也很驚人,在美國衛生研究院的經費總數達到9300萬美元(約29.13億新台幣),還加上其他約2800萬美元(約8.785億新台幣)的非政府經費。

胡昭榮認為由於目前中風治療這個領域,還有許多其他方向的轉譯研究及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中,減少治療後併發症的3K3A-APC只是其中一部份,該疑似造假事件應該不至於改變藥物研發的方向。

該事件雖然難免影響病患參加臨床試驗的意願,但他仍鼓勵病患參與,除了有機會得到最新的治療外,也可以得到更好的醫療照顧。

  • 中藥複方PM012 國衛院研究可有效治療缺血性中風

近來氣溫驟降、日夜溫差大,容易誘發心肌梗塞或腦中風,台安醫院心導管室主任林謂文指出,「溫差會造成自律神經過度興奮,使得血壓升高、心跳變快,就容易產生斑塊,破裂之後血栓堵住血管造成梗塞,導致腦梗塞或心肌梗塞等等。」

  • 疑天冷引心肌梗塞衛福部口腔司長賴向華猝逝

  • 「微笑、舉手、說你好」 3步驟判斷你是中風還是中暑?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北科大教授罹巴金森氏症 自研療法助17人揮別行動不便
寒流來襲 心肌梗塞、心衰竭、中風患者增
抗癌新療法 將腫瘤血管正常化達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