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脊液滲漏 婦暈痛躺床1個月

張女士術後明顯改善,下肢活動度也恢復正常。<br />(記者湯朝村翻攝)
張女士術後明顯改善,下肢活動度也恢復正常。
(記者湯朝村翻攝)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一名51歲張姓婦人,18年前因坐骨神經痛至北部接受手術。當時醫生告知簡單切除手術而已,不料術後3個月背部開刀位置異常腫脹突出,一起身就頭暈想吐,讓她躺床1個多月。後續也跑了耳鼻喉科,被診斷為梅尼爾氏症,但吃藥也無效,接著又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才發現是腦脊液滲漏。

婦人表示,醫生說因為硬腦膜破損導致腦脊髓液滲出,必須再次手術,沒想到術後卻讓她痛不欲生,不僅小腿非常緊繃,雙腳還痠痛到無法坐、站立,有時甚至想把腳剁掉,每天只能與止痛藥為伍。因本身還有重症肌無力症,除了吃藥,也花不少錢做復健及中醫治療,但病情始終未得到改善。

大林慈濟醫院陳金城醫師說,門診中看到病人的第4、5椎位置還是有明顯脊椎狹窄,加上合併椎間盤突出及滑脫,所以建議手術治療。因術前第3、4脊椎狹窄,第4、5椎間盤突出及滑脫,後續進行椎間盤切除做減壓,加上融合器置入骨釘固定,術後病人明顯改善,下肢的活動度也恢復正常。

陳金城指出,開過刀的地方有時會有沾粘現象,甚至神經有時候會沾黏在要手術的椎間盤上面,經拉扯後易造成神經受損或硬膜破掉導致滲漏,因此提高開刀風險,所以手術過程中要很小心。

醫師說,其實不是所有的脊椎疾病都必須開刀,一開始會讓病人先做復健及藥物治療,但若3個月至半年症狀仍未改善,甚至出現大小便失禁、肢體無力、垂足、馬尾症候群等,就應趕緊就醫檢查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