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麻、冰冷、疼痛別輕忽!心臟科醫提醒:出現這些現象儘早就醫 避免「周邊動脈阻塞」導致截肢

74歲的陳大哥因為三高長期於心臟科追蹤,近來他發覺左腿走路明顯痠麻,走不到50公尺就「痠得像爬了10層樓一樣」。他先向神經外科求診,檢查發現腰椎退化,懷疑症狀是神經壓迫所致,建議進行腰椎手術。因此,陳大哥前來心臟科林姝含醫師的門診諮詢手術的安全性。

林醫師聽完覺得不尋常,伸手檢查陳大哥足部的脈搏,發現右腳脈搏強而有力,左腳卻摸不到。接著安排了下肢動脈超音波檢查,證實左腿股動脈全阻塞(圖一),而右腿的血流則完全正常。

(圖一)個案左腿股動脈全阻塞。(圖片來源:新光醫院提供)

林醫師說明,陳大哥的症狀符合下肢動脈阻塞造成間歇性跛行,或許腰椎的神經壓迫也存在,但相較於脊椎手術,心臟內科施行心導管打通左腿的血管侵入性較低,可以考慮先治療左腿血管,若血管打通了症狀仍持續,再考慮脊椎手術。

討論後,陳大哥決定先接受心導管,順利打通左腿股動脈,左腿痠麻的症狀便完全消失。爾後,陳大哥決定先以藥物和復健治療腰椎退化的問題,並持續於神經外科門診追蹤。

血管的功能是運輸氧氣和養分到身體各個器官,當血管阻塞時,會造成組織缺氧,甚至壞死。下肢周邊動脈疾病(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是指下肢動脈阻塞,影響腳部血液循環,引起腳麻、冰冷、脫毛等症狀。當病情加重,可能會出現間歇性跛行、疼痛、無力,更嚴重時甚至休息時疼痛、慢性傷口,或是足部發黑壞死。

PAD的治療包括藥物、心導管手術或外科手術。藥物治療除了保護血管,更要積極的控制三高等風險因子。然而,藥物沒辦法打通已經阻塞的血管,要重建血流需要透過心導管或外科手術。心導管手術用氣球撐開阻塞的血管,需要時也可以置放支架。除了一般氣球或是裸金屬支架,也有塗藥氣球或塗藥支架的選擇,可以預防未來血管再狹窄,減少再次手術的機會。

PAD是一種罹患率相當高的疾病,60歲以上的族群有將近2成的人有下肢血管的問題。然而,大部分患者症狀不明顯,根據研究,有1/3的病患初期並沒有任何症狀,等到發現時可能已經影響生活,甚至直接壞死而進展到截肢。

早期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若出現下肢的症狀,建議儘早就醫檢查,降低截肢的風險。此外,在老年、腎臟病、糖尿病等高風險族群,建議每天檢查腳有沒有傷口,選擇保護腳的鞋子,泡腳前要確認水溫,剪指甲也要小心謹慎。

原文作者為新光醫院心臟內科 林姝含醫師,本文轉載自第380期《新光醫訊》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想當網紅作家 先從犀利評論開始! 成大閔慧慈的獨家寫作攻略
台灣褲子大王30年 要當「亞洲褲王」
洞察社會 書寫黑與白的作家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