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病毒單月停班數破500班! 台大醫曝「3迷思」:不出門還是有可能會感染

記者蔡庭語/綜合報導

腸病毒即將邁入6月高峰期,全台單月停課班級數超過500班,共6縣市、8區域淪高風險區域。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表示,雖然上週門急診人次稍微下降,仍是僅次2016年的10年同期次高。

<strong>腸病毒即將邁入六月高峰期!不少小孩紛紛中標,全台單月停課班級數超過500班。(示意圖/photoAC)</strong>
腸病毒即將邁入六月高峰期!不少小孩紛紛中標,全台單月停課班級數超過500班。(示意圖/photoAC)

疾管署發言人曾淑慧21日表示,雖然上週腸病毒門急診就診人次稍微下降,但只是微幅,仍是僅次2016年的10年同期次高,且停班課班級數還在增加中,上週停班課班級達279班,比前一週的256班繼續上升,所以研判國內疫情傳播風險還在持續。

對此,台大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呂俊毅也指出,目前台灣的腸病毒疫情相對穩定,並未出現大量重症案例,特別是A71型和D68型腸病毒的案例數量較少,因此民眾不必過度擔心。

不過,呂俊毅仍強調,公眾仍需保持高度警覺,並針對以下「3個常見迷思」提供了正確的資訊:

  1. 如果沒有發燒,就表示沒有傳染性?
    呂俊毅指出,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事實上,腸病毒可以在口水和糞便中存活長達數月,即使發燒症狀消退,只要皮疹、水泡或口腔潰瘍仍然存在,就意味著體內仍有大量病毒。即便病情有所緩解,病毒仍可能在口水和糞便中被檢測到,因此仍有傳染的風險。他提醒民眾,如果處於疾病的急性期,應該留在家中休息,避免傳播病毒。

  2. 吃冰能否治療腸病毒?
    呂俊毅解釋說,醫生有時會建議病患吃冰來緩解因口腔潰瘍引起的疼痛,並補充能量。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吃冰可以治療腸病毒,它只是一種緩解症狀的方法。

  3. 嬰幼兒如果不外出,就不會感染腸病毒?
    呂俊毅指出,這同樣是一個誤解。即使孩子們不外出,成人仍可能從外面將病毒帶回家,病毒可以通過接觸家庭成員、環境或共用物品傳播。成人通常具有較強的抵抗力,可能不會出現明顯症狀,但如果回家後不注意個人衛生,仍有可能將病毒傳給孩子。

<strong>「3個常見迷思」。(圖/疾管署提供)</strong>
「3個常見迷思」。(圖/疾管署提供)
<strong>腸病毒重症前兆要注意。(圖/疾管署提供)</strong>
腸病毒重症前兆要注意。(圖/疾管署提供)

最後,疾病管制署再次提醒,腸病毒有多種型別,目前除了A71型,其他型別還沒有疫苗可以預防。5歲以下的嬰幼兒屬於高風險群體,一旦感染,病情可能迅速惡化。因此,家中如果有嬰幼兒被診斷出感染腸病毒,家長應密切觀察孩子是否出現重症前兆,如嗜睡、意識模糊、活力下降、肢體無力或麻痺、肌肉抽搐、持續嘔吐、呼吸急促或心跳加速等症狀,一旦發現這些症狀,應立即將孩子送往大型醫院接受治療。

延伸閱讀
胃食道逆流拒手術!他「墊高枕頭睡」手麻了 醫搖頭:頸椎幾乎跟竹竿一樣直
想到愛愛就怕怕!他新婚夜「硬不起來」 人妻怒離家後卻懷孕了
有練有差!泌尿科醫曝「練骨盆肌底肌肉」有效幫助GG升旗

◤防疫抗流感 戰勝病毒必備◢
激省醫療口罩 台製單個不到5元
抗菌洗手乳 超值組合99元起
酒精濕紙巾 出門必備隨時殺菌
補充益生菌 大人小孩加強防護力
每日所需維他命 發泡錠、膜衣錠這邊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