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胃炎成災!最新檢驗出爐 「變種」諾羅是元兇

腸胃炎成災!最新檢驗出爐 「變種」諾羅是元兇

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人過年好吃海鮮,諾羅病毒大發威!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24)天公布最新檢驗結果,多數為去年年底國內才發現的GⅡ.17型「變種」,比起往年流行的GⅡ.4型、GⅡ.6型都要來得更兇猛,而今年初一至初四,急診因腸胃炎症狀就診人次幾乎天天超過8700人,比起往年只有初二、初三是高峰,人數明顯爆增。

根據疾管署統計,今年過年期間因腸胃炎症狀急診人次,從初一就開始激增,當天8078人就診,之後便一路居高不下,初二8713人、初三8702人、初四8722人,且不少都是一家大小全部中鏢,疾管署推估皆為目前好發、傳染力極強的諾羅病毒搞的鬼。

值得注意的是,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若與去年過年的同期數字比較,去年初一、初二不過各7221人及7441人,即使初三攀到最高峰的8126人,但初四即下降到5843人,今年疫情兇猛,不排除跟流行的病毒不一樣有關係,因為GⅡ.17型是一種重組株,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有報告過,國內過去僅零星檢出一、兩次,但去年年底現蹤後,便一路肆虐迄今。

莊人祥說,輪狀病毒及諾羅病毒為病毒性腸胃炎常見的病毒,傳染力極強,輪狀病毒好發於嬰兒和6歲以下的幼童,諾羅病毒則是任何年齡層皆可能被感染,尤其,台灣人近年來,過年習慣大啖平常少吃的高檔海鮮、生魚片或火鍋,加上外食機會多,都讓諾羅病毒成為最常見的「過年病」之一。

另針對武陵富野渡假村疑似集體諾羅病毒感染,疾管署表示,目前地方衛生局已採集房客和餐廳工作人員的檢體送疾管署檢驗,結果預計數天內可出爐。

疾管署提醒,諾羅病毒與飲食暴露關係密切,尤其是共同食用受污染的水產品,貝類水產品具有濃縮水中病原物質的特性,生食受污染的貝類,將提高病毒感染的風險。

不僅如此,一旦罹病的餐飲從業人員於食品調理過程造成的污染,也會提高群聚感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