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叢菌失衡 心血管病風險增

醫:良好飲食及生活習慣才能維持健康消化道 正確益生菌免疫調節可有效防治
醫師鄭凱鴻提醒季節交替、高低溫差以及腸道叢菌失衡,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和影響腦部健康的因素。 (記者王正平攝)
醫師鄭凱鴻提醒季節交替、高低溫差以及腸道叢菌失衡,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和影響腦部健康的因素。 (記者王正平攝)

記者王正平∕高雄報導

心血管疾病是國人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尤其好發於季節交替、氣溫變化之際,千萬不可不慎。高禾醫院預防醫學中心及心臟內科鄭凱鴻醫師表示,心血管疾病為國人十大死因的第2位,每年超過萬人因心臟病而離世;因此,呼籲民眾平時除要留心控制3高問題外,季節交替、高低溫差以及腸道叢菌失衡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和影響腦部健康的因素。

鄭凱鴻醫師指出,人體的腸道細菌約有上百兆,腸道菌叢的組成牽動著全身的健康。現代人工作忙碌、飲食不均衡,導致消化道不適,常見的症狀有排便不順、過敏及發炎等。為了維持良好的消化道健康,不但要注重飲食、維持正常生活習慣外,更要選擇適合個人的益生菌保健產品。

鄭凱鴻說,每個人體質不同,對於藥物或微生物的反應也都不一樣,因此要對個人達到最佳化的治療,就必須針對個人體質設計出最好的治療方式,稱之為個人化醫療。

高禾研究團隊在2001年,開始提出利用益生菌調節免疫反應,輔助治療過敏,篩選能夠刺激免疫細胞r-干擾素的益生菌株給病患食用,刺激Th1免疫路徑的活化,拮抗Th2的過敏性抗體IgE的生成。

這個概念透過多家醫學中心的臨床試驗獲得證實,適應症包括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與過敏性氣喘。這些研究奠定了腸道益生菌對於免疫調節的科學實證,也開啟功能性菌研究的新頁。經研究發現,每個人對益生菌的反應都不同,需要透過醫學分析來篩選出「正確」的益生菌,若補充到不適合的自己益生菌,吃得再多也會沒有效果。

「所有疾病始自於腸道。」腸道微生物在身體的確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影響神經、消化、代謝和免疫等生理功能。與腸道常見的疾病有肥胖、憂鬱症、過動症、自閉症、腸漏症、大腸癌、慢性肺阻塞和腦部疾病等。

鄭凱鴻醫師指出,由於慢性疾病的基本特質為「症狀不明顯」、「持續時間長」、「容易引起各種併發症」,甚至會造成死亡,嚴重影響到個人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惟有借助「定期的健康檢查」搭配個人化益生菌保養,才能早期發現、有效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