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痛吃胃藥沒用!就醫膽結石+急性膽囊炎 嚴重恐丟命

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陳建華提醒,40至50歲是膽結石好發族群。(圖/院方提供)
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陳建華提醒,40至50歲是膽結石好發族群。(圖/院方提供)

膽結石竟險喪命!70歲張先生日前出現上腹疼痛的症況,第一時間自行吃了胃藥,但症狀沒有改善反而加劇,只好到醫院就醫,經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患者有膽結石且膽囊壁明顯增厚,診斷「膽結石合併急性膽囊炎」,醫師指出,當下患者症狀相當嚴重,如不及時治療,嚴重可能會產生敗血症,造成生命危險,即時安排經皮穿肝膽汁引流術,2個月後進行微創膽囊切除術後恢復良好。

典型的膽結石症狀為右上腹部突然劇痛且持續1小時。(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典型的膽結石症狀為右上腹部突然劇痛且持續1小時。(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台北慈濟醫院胃腸肝膽科醫師陳建華解釋,成人的肝臟一天可製造約500到700毫升的膽汁,經由膽管儲存在膽囊中,進食時由膽囊流出進入十二指腸,幫助消化,但如膽汁過於濃稠出現結晶,膽囊、總膽管都有機會形成膽結石,造成膽囊炎、膽管炎或胰管發炎。臨床統計,膽結石發生率約10到20%,女多於男,40至50歲是膽結石好發族群,包括肝硬化、胃開過刀的病患、多胎產婦、肥胖、糖尿病、攝取過多高熱量食物、快速減肥、影響內分泌造成膽汁濃度過高等都是危險因子。

陳提醒,典型的膽結石症狀為右上腹部突然劇痛且持續1小時以上,但有8成的膽結石患者沒有明顯症狀,若反覆上腹疼痛就需要安排超音波、胃鏡檢查,評估是否需要切除膽囊。

膽結石發生率約10到20%,女多於男。(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膽結石發生率約10到20%,女多於男。(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陳建華強調,臨床上處理膽結石的唯一方法為手術切除治療,膽結石症狀常與胃發炎或消化性潰瘍類似,且手術切除膽囊後,膽汁經過總膽管進入十二指腸,雖對生理功能不會有太大影響,但仍可在膽管內慢慢累積成結石,進而引發膽管發炎,因此飲食也須格外注意,避免高醣、高油、高脂食物,且水分補充不能少,更應規律運動、隨時觀察自身狀況。

《TVBS》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如有疑似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

更多 TVBS 報導
嘴巴破洞「噴血塊」!阿伯鐵齒小症狀 醫一看搖頭嘆:癌症
桃園檢舉違停!警竟爆氣「再傳就查處」嗆違反社維法抓人
于美人才曬捐款帳!台灣中心遭爆「不為人知面」 律師:執行長有詐欺嫌疑
台灣人愛心爆棚!土耳其賑災專戶開4天 善款衝2.7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