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炎不一定是退化 恐內側磨擦症候群

股四頭肌強化運動。
股四頭肌強化運動。

記者湯朝村∕嘉義報導

膝蓋疼痛令人困擾,尤其年齡在40歲以上的膝痛患者,大概都被診斷為「退化」性膝關節炎。但是,關節名醫呂紹睿表示,其實「退化」性膝關節炎,不是退化,而是摩擦。正確來說,是罹患了「內側摩擦現象」引發的「內側摩擦症候群」。透過3招護膝運動,能增加關節的動態穩定性,進而保護軟骨。

大林慈濟醫院關節中心主任呂紹睿醫師表示,軟骨並不容易受傷或「退化」,除非結構受到破壞,包括因為過度激烈運動造成半月軟骨、十字韌帶損傷,甚至是骨折等,一旦膝蓋的穩定度受到影響,軟骨才會受到波及而逐漸損壞,這在醫學上稱為「外傷性骨性關節炎」,約占「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10%;然而,絕大部分的人沒受過傷,占了「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的90%,但是,為什麼他們的膝關節還是會「退化」?

抱膝運動。
抱膝運動。

醫師呂紹睿在其新書《自己的膝蓋自己救》中表示,根據長期觀察,及10年來的研究發現,這90%患者的病痛,真正原因並不是「退化」,絕大部分是內側皺襞與關節的摩擦造成的「內側摩擦症候群」。醫師說,退化性膝關節炎不再是無法醫治的病痛,只要能早期診斷是否有「內側摩擦現象」引發的「內側摩擦症候群」,就有治癒的機會。

壓膝運動。(記者湯朝村翻攝)
壓膝運動。(記者湯朝村翻攝)

針對「內側摩擦症候群」患者,呂紹睿醫師特別設計一套膝關節健康促進操,只要3個動作,包括:一組是鍛鍊肌力的「股四頭肌強化運動」,另兩組則是「抱膝運動」與「壓膝運動」,能增加膝關節的靈活度,加強關節附近的肌力,以及增加關節的動態穩定性,進而保護軟骨,預防膝關節「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