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囊是葷的還是素的?能不能打開吃?食藥署曝5風險:害血壓忽低忽高


膠囊是生活中很常見的東西,不管是生病服藥、或是保健品,都可能常常會需要吞膠囊,但你知道膠囊算是葷食還是素食嗎?食藥署解答,原來膠囊還有分動物性和植物性!而對於不吃任何動物食品的素食者來說,需要吞膠囊時又該注意些什麼?直接把膠囊打開服用會怎麼樣嗎?

膠囊是葷的還是素的?膠囊是什麼做的?

基於宗教因素、環保、道德或健康考量,茹素在現今社會越發盛行,素食者通常不食用任何動物類食品,也有些純素者是不吃乳製品和蛋類。那我們常吃的膠囊藥品,到底是葷還是素?衛福部食藥署在「藥物食品安全週報」中指出,指出,其實膠囊大多為「動物性」,至於膠囊是用什麼做的,其實常見的膠囊成分主要有三種類型。

  • 動物性膠:主成分是俗稱「吉利丁」(gelatin)的明膠,從動物的結締組織,如牛骨、牛皮或豬皮等提煉而成

  • 植物性膠囊:主成分是以羥丙基甲基纖維素(HPMC)作為原料的多醣體,由松木或是杉木中的纖維萃取而成

  • 軟膠囊:多是使用明膠,仍屬於動物性膠囊。

膠囊能不能打開直接吃?藥品為什麼要做成膠囊?

但是為什麼要把藥物裝到膠囊裡呢。根據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的資訊,原來藥品做成膠囊劑型主要是有5種考量因素:

  1. 味道因素:例如藥粉很苦,製成膠囊可以包裹藥品的苦澀味。

  2. 減少灼傷風險:有些藥品具有腐蝕性或刺激性,做成膠囊可用來保護食道或消化道,避免灼傷。

  3. 避免藥粉飄散:將藥粉裝進膠囊,可以防止被吸入氣管。

  4. 維持藥品安定性:例如長效型高血壓藥用膠囊包裝,是為了緩慢、恆定地發揮藥效,若剝去膠囊再服用,會讓其釋放速度不穩定,恐導致血壓忽低忽高。

  5. 延緩釋放時間:用膠囊包裝,可讓藥品延緩到腸道才釋放,若拆掉膠囊有可能會導致藥品還沒進入腸道,就先被胃酸給溶解。

也因此,平常吃素的人如果有禁忌,可不可以自己打開膠囊服用呢?食藥署的回應是並不建議!包含不建議自行打開膠囊服用其中的藥品,同時,也不建議任意將動物性膠囊中的藥品,改裝到植物性膠囊中,原因就在於分裝後的膠囊無法確定其崩解、溶離的情形,進而無法保證其原始藥品的療效及安全性。

食藥署提醒,素食者如果有禁忌,可在服用膠囊前先檢視藥品仿單,藥品(膠囊殼)的成分資訊會詳細列在上面,也可以在使用前先向藥師諮詢,確認藥品中是否包含任何動物性的成分,或事先與醫師討論,是否有其他劑型的藥品可以做為替代。


快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讓我們守護你每一天的健康

延伸閱讀:


原文引自:膠囊是葷的還是素的?能不能打開吃?食藥署曝5風險:害血壓忽低忽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