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生病難自覺 這些對象列高危請小心
膽和肝臟一樣,平時都是沈默的器官,一旦出現疼痛不適,才讓人驚覺這器官的存在!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外科副教授何明志接受《好心肝》雜誌訪問時指出,膽囊是像氣球一樣的袋狀器官,屬於膽道的一部分,位於人體的右上腹部、肝臟的旁邊。廣義來說,膽道包含肝內膽管、肝外膽管以及膽囊。成人肝臟一天可製造、分泌出500至750c.c.的膽汁,透過膽管流通儲存於膽囊,當食物進入腸胃後,膽囊收縮、分泌出膽汁注入腸道幫助消化。
膽最常見的問題就是膽結石、膽息肉,最嚴重的就屬膽囊癌、膽管癌了。整體來說這4種疾病互有關聯、症狀類似,多以發燒、黃疸、腹痛表現,不容易分辨,若有不適症狀應就醫檢查,以對症治療。若是高危
險群應該定期接受健康檢查,有助於早期發現病情。
膽結石
膽結石是最常見的膽囊疾病,成因是膽囊沒能將膽汁排除乾淨,而使膽汁鬱積在膽囊中,時間過久,膽汁濃縮,在膽囊內形成結石。一般來說,膽結石好發於女性,尤其是懷孕次數較多的女性。另外,服用含有雌激素的藥物、有膽結石的家族史、60歲以上長者、肝硬化病人、飲食太過油膩或含太高的膽固醇、快速減肥、食物中的纖維含量太少,以及糖尿病、肥胖患者,都屬於高危險群。
膽息肉
「膽息肉」就是膽囊內長息肉,好發於肥胖、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60歲以上、血清膽固醇濃度高、有代謝症候群的族群。大多沒有症狀,除非部分脫落的組織阻塞膽管,才會造成發炎疼痛、急性膽囊炎、阻塞性黃疸和胰臟發炎等症狀。膽息肉大多數為良性,最常見的是「膽固醇息肉」,通常小於1公分、大多為有細柄的息肉(sessile polyp),常見為多發性,非單一顆,通常不會轉變成惡性腫瘤。
膽囊癌
膽囊癌的原因並不那麼明確,有可能是膽結石或膽囊炎,長時間形成膽囊黏膜上皮增生癌變。早期的膽囊癌大多沒有症狀,很多早期發現膽囊癌的患者是開膽結石、膽囊切除時意外發現,這類「幸運」的患者因為能夠開刀、預後較好。
醫學歸納膽囊癌的危險因子如下:
1. 膽結石過大:70∼90 % 膽囊癌病人都合併有大於3公分、有症狀、時間長的膽結石。
2. 膽囊腺瘤和膽囊腺肌增生症:近年來很多資料已公認膽囊腺瘤是膽囊癌的癌前病變,約有10%∼30%的膽囊腺瘤可以演變成癌,特別多見於直徑大於1.2公分的腺瘤。
3. 膽囊鈣化:易伴發膽囊癌。
4. 原發性膽道硬化症。
5. 膽囊慢性發炎。
6. 慢性感染沙門氏菌或幽門螺旋桿菌。
7. 先天性膽道囊腫。
8. 不正常的膽管胰管接合:這會使胰液長年倒流到膽囊,造成慢性發炎。
9. 經常曝露於致癌物之中:例如多氯聯苯、戴奧辛等致癌物,也有研究顯示吸菸與膽囊癌有關。
10. 肥胖。
11. 高血糖
膽管癌
膽管癌雖少見但卻十分惡性。膽管是膽汁運送的通道,依據所在位置,又分為肝外膽管、肝門膽管與肝內膽管,因此發生於這些部位的癌症統稱膽管癌,癌變的原因與膽管的反覆發炎有關。肝內膽管癌因位置在肝臟內,初期症狀不明顯,多半腫瘤很大才有症狀,預後較差;肝外膽管、肝門膽管癌則因為位置的關係,腫瘤長到1、2公分就可能出現黃疸,相對之下較易早期發現。若有以下情況者,可能是膽管癌的好發族群,建議定期接受健康檢查:
1. 罹患容易反覆造成膽道發炎的疾病如潰瘍性大腸炎、膽道結石等。其他容易造成膽管炎的疾病還有:原發性膽道硬化症、膽道囊腫、肝硬化、肝臟寄生蟲等。
2. 膽道與胰臟接合處異常。
3. 接觸戴奧辛、亞硝胺、多氯聯苯等有害物質,在橡膠工廠、汽車廠等工作的員工特別要注意。
4. 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
5. 酒精濫用。
6. 糖尿病。
7. 肥胖。
8. 60歲以上的長者。
9. 有膽管癌家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