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哀家本宮 都被宮廷戲編劇教壞了
記者林辰彥/綜合報導
隨著古裝戲尤其是清裝宮廷戲的熱播,包括先前的《乾隆王朝》系列以及近年的《甄嬛傳》、《羋月傳》等等,一些宮廷人物的稱謂以及自稱,彷彿都有制式規定,例如皇帝必自稱「朕」,太後自稱「哀家」,皇后、嬪妃自稱「本宮」,女子對上位者自稱「臣妾」。歷史上真的是這樣嗎?
「本宮」與「哀家」最早是戲曲裡面所表演的,後來變成要編宮廷戲的編劇,也跟著戲曲約定俗成。在正史裡,后妃、公主從來沒有這樣自稱。
古代女子地位本來就低,而她對相對較高地位的人,最常用的自我謙稱,就是「妾」,比方妻子對丈夫、媳婦對公婆。或是做為下屬的妻室對丈夫上級的自稱,也是以「妾」最為自然。也包括了口語化之下的「妾身」、「賤妾」。
在電視劇中,宮廷女子最常自稱「臣妾」,其實是錯誤的。臣妾原本是「臣」加上「妾」,是被征服的臣民眾男女的合稱。「四海九州,皆為臣妾」,就是天下各地黎民都是您的子民。總不會是說全天下都是臣妾「我」吧。
劉備與曹操清梅煮酒時,劉備向曹操說:「臣妻糜氏,臣妾甘氏」,就不會是劉備向曹操自稱「臣妻」與「臣妾」了。
「哀家」是清朝後期小說才出現的自稱詞,一開始是公主死了駙馬之後對外自稱「哀家」。《禮記》有云「祭稱孝子孝孫,喪稱哀子哀孫。」古人在父母過世時自稱「哀子」,寫小說者創出了「哀家」一詞。
這稱謂在後來戲曲中被廣為使用,一開始是死了丈夫的皇太后自稱哀家,但是後來就連當今國母皇后,竟然也自稱哀家,皇帝都沒死,竟然自稱「哀」,真是匪夷所思。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2.3億大樂透得主神隱多日領錢 張先生:「因為工作忙」
左營大樂透一注獨得4.3億 老闆:飛蛾帶來好兆頭
愛將怕老婆!朱元璋看不下去 乾脆讓眾臣「吃了」他老婆
清朝皇后至奴婢脖繫「白布條」 作用竟是為了「方便」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