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展現素養 慈小參加小論文競賽大放異彩

金獎「花蓮的天皇米—吉野一號」
金獎「花蓮的天皇米—吉野一號」

慈大附小師生參加太平洋盃112學年度全國中小學網路小論文專題暨本土使命式行動研究競賽,五組隊伍出賽全壘打,榮獲一金三銀一銅的佳績,十年來累積得獎作品數更高達全縣國小第一。李玲惠校長表示,慈小重視主題研究,透過小論文競賽平台,實地踏查及收集資料,思考與本土議題的連結,關懷在地環境與文化,開拓人文領域的探索視野。此次成績大放異彩,展現最佳素養學習成果。

慈小教務主任王佩茹表示,新課綱重視自主學習,網路小論文暨本土使命式學習競賽提供最佳平台,引導學生快速成長。在慈小鼓勵自主學習,從生活中觀察、研究自己有興趣的議題,再延伸出可深入探究的內容。此次參賽的作品多元,加上平時的課堂學習已經有基本簡報製作技巧與口頭發表能力,結合各領域科任老師專長,引導學生小論文競賽,師生共同成長。

銀獎「非讀book—建立閱讀習慣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幫助之研究」團隊
銀獎「非讀book—建立閱讀習慣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幫助之研究」團隊

這次慈小獲得本土關懷類金獎的「花蓮的天皇米~吉野一號」,主要研究一個有故事的米,名字叫作吉野一號。孩子們發現,花蓮吉安鄉土壤肥沃、水源純淨,盛產優良的稻米,就在山腳下不知名的田地裡,竟然種著帶有百年傳奇故事的神秘稻種--吉野一號,也就是傳說中的天皇米。

金獎「花蓮的天皇米—吉野一號」團隊
金獎「花蓮的天皇米—吉野一號」團隊

三度進貢日本天皇的吉野米,照理說,應該欣欣向榮成為市場主流才是,但在現在的超市裡,卻很難看到吉野一號米的身影。八十多年來,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為了一探吉野一號米的身世與故事,孩子們藉由回顧文獻、田園調查與拜訪相關專業人士,期望透過小論文研究,讓百年傳奇,再展風華。

銀獎「非讀book—建立閱讀習慣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幫助之研究」
銀獎「非讀book—建立閱讀習慣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幫助之研究」

江拓霖老師表示,花蓮縣小論文比賽,指導學生以系統性的思考、歸納及統整自己的思維歷程,是個很棒的學習經驗。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孩子整理歸納、組織統整及口語表達能力,最後參與比賽的學生分享交流彼此的研究成果,更藉以提升學生機智問答的能力,在研究歷程中處處可見學習與成長軌跡,學生的努力在比賽中得到肯定,更看到學生自信與光彩。

銀獎「注意、注意、『紫』要注意!」團隊
銀獎「注意、注意、『紫』要注意!」團隊

李玲惠校長感恩所有師長利用課餘時間用心指導學生,欣見師生透過網路小論文暨本土使命式學習競賽獲得學習,符合十二年國教新課綱精神,培養核心素養,彰顯以學習者為主體,包含「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及「社會參與」三大面向的全人發展,透過與生活情境的結合,學生能夠理解所學,進而整合和運用所學,解決問題、推陳出新,成為與時俱進的終身學習者。

銅獎「無所不在的AI-探討AI人工智慧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團隊
銅獎「無所不在的AI-探討AI人工智慧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團隊

慈大附小獲獎成績如下:

一、本土關懷類: 金獎「花蓮的天皇米—吉野一號」,指導教師:江拓霖老師,參賽學生:蔡鎬謙、洪予澤、彭郁晴、張羽涵。

二、社會人文類: 銀獎「非讀book—建立閱讀習慣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幫助之研究」,指導教師:朱紹華老師、邱奕玫老師,參賽學生:吳婉睿、林語桐、彭詩予、高沛妡。

銀獎「紙塑離心,森林成精」
銀獎「紙塑離心,森林成精」

三、各類議題類: 銀獎「紙塑離心,森林成精」,指導教師:張露芷老師,參賽學生:楊巧眸、沈子善、林承叡、王昱晴。

四、自然探究類: 銀獎「注意、注意、『紫』要注意!」,指導教師:王佩茹老師、陳臻老師,參賽學生:郭昱君、黃閔柔、徐智賢、黎襄君。

銀獎「注意、注意、『紫』要注意!」
銀獎「注意、注意、『紫』要注意!」

五、各類議題類: 銅獎「無所不在的AI-探討AI人工智慧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指導教師:王佩茹老師、徐楹茜,參賽學生:吳羽祥、李言襄、黃嘉興、余祐樘。

銅獎「無所不在的AI-探討AI人工智慧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銅獎「無所不在的AI-探討AI人工智慧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撰文/王佩茹;攝影/慈小教師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