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又美麗!乳房手術,治療、美觀不再二選一

自信又美麗!乳房手術,治療、美觀不再二選一
自信又美麗!乳房手術,治療、美觀不再二選一

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並有年輕化的趨勢。許多乳房病友最擔心的就是乳房治療跟美觀無法兼顧,但隨著科技進步,現在乳房手製,治療跟美觀不必二選一!

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資料,乳癌是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第一名,並有逐年成長的趨勢,台灣好發年齡更比歐美國家提早了10年。年輕病友正值人生發展重要階段,會受到更多衝擊。其中,乳房手術切除常讓病人擔心會導致「外觀上的缺損」,這種壓力甚至會影響治療意願。

乳癌,台灣女性排名第一名

乳癌為我國女性好發癌症排名第一位,相較於歐美國家,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約在45~64歲之間,以45~49歲每10萬名婦女發生213人為最高,其次為50~64歲的210-205人次之。根據癌症登記統計顯示,乳癌發生人數從84年的2838人,標準化發生率為28.4/105,104年已增至12360人,標準化發生率為73/105,近15年來,標準化發生率上升142%。

而乳癌在女性癌症死因排名為第4位,死亡人數從84年的918人,標準化死亡率為9.7/105,105年已增至2176人,標準化死亡率為11.8/105,近16年來,標準化死亡率上升20%。

乳癌危險因子,近4成是可以預防的

乳癌的危險因子包含:初經早、停經晚、未曾生育、30歲後才生第1胎、未曾哺乳,以及具有乳癌家族史者、得過乳癌、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等。與生活型態有關的危險因子則包含: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及缺乏運動等。因此,女性們除了多加注意自己是否有上述所提及的乳癌風險外,也要從年輕時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且適時釋放身心壓力。

自信又美麗!乳房手術,治療、美觀不再二選一
自信又美麗!乳房手術,治療、美觀不再二選一

乳癌手術,也可以美麗又自信

23歲的小珍(化名),某天意外在左乳房摸到突起的硬塊,因此來到醫院求診,經過理學與超音波檢查,除了在左乳房找到一顆約2.3公分大小的纖維腺瘤,也在右乳房發現兩顆1.5與2.1公分的乳突瘤及纖維囊腫,因為擔心切除手術留下疤痕,因此選擇追蹤觀察。

然而,半年後的追蹤檢查發現左乳房的纖維腺瘤已從原本2.3公分長大成2.7公分,又因為有家族癌症病史,所以擔心到寢食難安,門診時接受醫師建議,安排真空輔助、微創乳房腫瘤切除手術,只用兩個0.3公分的傷口,切除雙側乳房的3顆腫瘤。

41歲的小欣(化名),身體一直很健康,3個月前在右乳房摸到若有似無的硬塊,但不以為意,後來聽聞好友罹癌,因此也到醫院求診,經過超音波、乳房攝影、核磁共振與切片檢查後,確定診斷為第二期管腔型乳癌。

醫師評估腫瘤大小約3公分,切除範圍需5公分才能保留適當安全距離,降低復發風險。為此小欣很苦惱,擔心乳房保留手術,會在乳房留下明顯凹陷影響美觀,但想到全乳房切除手術,年輕的她卻又捨不得。經過評估討論,醫師幫她進行內視鏡微創併整形式保留手術,用側胸自體脂肪皮瓣填補挖除腫瘤產生的凹陷。術後她對外觀很滿意,接著完成化療與放射線治療後,目前持續在門診服藥追蹤。

外觀缺損恐自卑?個人化治療搭配手術方式增添自信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一般及消化系外科主治醫師林佩怡指出,其實在這個人化醫療興起的時代,乳房手術也可以依據病人不同的期待量身訂做,無論部分或全乳房切除都可以搭配不同的整形方式,盡力達成外觀上的自然,減少心理衝擊。

針對良性傾向、但有疑慮的腫瘤與鈣化點,有時候醫師會建議手術切除,藉此取得足量檢體送病理化驗,增加診斷正確率,也避免日後癌化風險。傳統的手術方式,會直接在腫瘤正上方,劃一道約4公分的切口來取出腫瘤,手術不困難卻常留下明顯的疤痕。

而微創手術利用真空輔助抽吸裝置,可用較小約0.3公分的傷口,在超音波定位下,一次切除多顆腫瘤,除了疤痕不明顯,也因為減少了對周圍組織的傷害,而能降低疼痛、感染與乳房的變形。但操作此手術,醫師需在腦中將平面的影像定位,重組成立體成像,才能精準切除,因此技術上相對較為困難。

乳癌保留手術2.0,藏疤又美觀

醫師林佩怡表示,手術切除是治療局部腫瘤最重要的方式,隨著醫療進步研究發現,乳房保留手術(部份切除)合併放射線治療,治療效果與全乳房切除並無差別,如何選擇依腫瘤特性而異。接受全乳房切除,可考慮選擇內視鏡微創手術,合併立即重建,放入矽膠義乳或皮瓣,達到隱藏疤痕與對稱美觀的效果。

至於保留手術,傳統開刀方式會在腫瘤上方直接劃刀移除腫瘤,除了疤痕明顯,腫瘤較大時也容易產生凹陷與變形。而內視鏡微創合併整形式手術,則會根據病人不同的乳房狀況,設計不同的切口,如此可以更有效的移轉剩餘乳線與周邊組織來填補空洞。經過設計的手術除了可以藏疤,也較能讓乳房維持自然外觀,甚至可以同時處理乳暈過大或下垂等問題。醫師需在切除腫瘤時就同步思考重建方法,因此技巧上較具挑戰性。

早期乳癌不可怕,積極治療預後佳

醫師林佩怡提醒所有女生,成年後應定期接受乳房健檢,及早發現是提高乳癌治療成功率的關鍵。隨著醫學的進步,不僅在藥物治療方面取得進展,微創與整形式的手術方式也為乳房疾病的治療帶來更多元的選擇,讓女性在戰勝疾病的同時能夠減少遺憾,更自信地迎向未來。

乳癌防治,定期篩檢少不了!

西方研究顯示,50歲以上婦女每2-3年接受1次乳房攝影篩檢,可早期發現乳癌,降低乳癌死亡率,因此本署於91年7月起,開始推動50-69歲婦女乳癌二階段乳癌篩檢服務,先以問卷篩選出高危險群,再轉介其接受乳房攝影檢查,並於93年7月起,全面提供50-69歲婦女2年1次乳房攝影篩檢。鑑於45-49歲女性乳癌發生率最高且本署補助40-49歲婦女乳癌篩檢研究計畫之初步結果顯示,年輕婦女乳房攝影篩檢的敏感度較超音波好,故本署於98年11月17日起,將原提供50-69歲婦女2年1次乳房攝影篩檢,擴大到45-69歲,另外,對於40-44歲具乳癌家族史的婦女,自99年起提供篩檢服務。

維持健康型態,預防乳癌並不難

研究顯示,過重及肥胖者與正常體位者相比,有較高的乳癌罹患風險;當婦女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大於25,罹患乳癌風險會增加17%, BMI大於30,罹患乳癌風險則增加37%;BMI大於35,罹患乳癌風險將增加近6成。缺乏身體活動者亦有較高罹癌風險;有規律運動習慣的女性,其罹患乳癌的機率比不愛運動者降低2至4成,女性每週多運動1小時,約可降低6%罹患乳癌的機率。即便已經罹患乳癌,肥胖的病人亦被發現比健康體位的病人預後更差,復發機率也較高。

因此,國民健康署呼籲,婦女朋友應維持健康體位(18.5≦BMI<24),均衡健康飲食,控制飲食份量、聰明選擇食材;除了避免零食及下午茶外,亦可應用國民健康署「我的餐盤」6口訣:每天早晚1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同時,多走路、減少坐著的時間,將體能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中。平時均衡健康飲食,保持規律的運動習慣,有助維持健康體位。

自信又美麗!乳房手術,治療、美觀不再二選一
自信又美麗!乳房手術,治療、美觀不再二選一

不飲酒,降低健康危害

2018年刺胳針醫學期刊(The Lancet)發表的研究顯示,飲酒是導致死亡或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且喝越多風險越高;包括口腔癌、鼻咽癌、食道癌、肝癌、乳癌等,即使少量飲酒,其得到乳癌的機會為不喝酒的1.04倍,過量飲酒得到乳癌的機會則為不喝酒的1.61倍。國民健康署呼籲民眾避免飲酒,才能降低各種因喝酒造成的健康危害。

拒菸、避免飲酒、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及維持健康體位等健康生活型態有助於預防乳癌,且容易做、平時可做,因此,國民健康署提醒每位女性朋友記得預防乳癌就從日常生活做起,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並適時釋放身心壓力,增進健康。

整理/林宜屏

完整內容請看:【嬰兒與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