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無法取代的專業

作者:王傑

台北捷運是台灣第一條捷運,也是世界上頂尖的城市軌道運輸系統,台北捷運的好我們都知道,台北捷運乾淨、明亮、準時,肩負了台北市以及新北市間來往運輸的重要任務。

可是我們都不曉得,原來台北捷運也有一群很辛苦的工作人員,也就是捷運駕駛司機員。

他們的辛苦以及身負的專業,被公司說成:列車都是自動駕駛,司機員只需要開關車門跟異常處理!但,真的是這樣嗎?

在北區捷運電聯車駕駛產業工會的臉書專頁上,放置了一系列的投影片,告訴大家他們該做些什麼!首先,他們必須輸入列車識別系統,才能自動駕駛。接著確認前方軌道淨空,路徑開通正確。

於是,列車從始發站開始啟動了。行進間他們必須注意駕駛室內的設備燈號,以及注意前方隧道內的軌道狀況,行經各感應線圈時確認程式化停車啟動。然後再確認站名顯示器及廣播皆正確。

行進中也必須確認列車是否確實減速且無異常的抖動,到站時確認列車停準正確位置,落差未逾30公分,確認24個車門及24個月台門皆開啟,再觀察旅客動態和月台狀況,隨時監聽無線電,隨時回應旅客對講機。

離站音響時,確認24個車門旅客都完成上下車,壓下關門鈕,確認車門都關妥。出發前再次確認,前方軌道是否淨空,也就是前述的步驟再做一次。而這些作業,他們每天要做至少150次。也就是150次的起身坐下,150次的開關門,1200次的指叉確認,也就是我們每次在月台上看到的比手勢確保車門關閉。

他們每天要做無數次這樣的重複動作,更別說列車上可能會發生的緊急事故,譬如機械異常或者旅客紛爭,都考驗了他們極大的問題解決能力。但是他們卻被台北捷運公司說成了只是開關車門的簡單角色。

我們都知道月台上可能會發生很多意外,有人員或者物品掉落,他們都必須立刻按下緊急停車按鈕,而旅客發生危急按下對講機時,他們也一定會立刻接起來處理問題。

全程都是單人獨立作業,要高度的集中精神,一趟行車任務結束後,15分鐘後又要接下一趟任務,這樣高強度的集中精神工作,一天卻只有35分鐘的吃飯時間。

筆者在台鐵也只有30分鐘的吃飯休息,深知這樣的急促飲食會造成許多腸胃毛病,非常不健康,何況他們可能還得走出車站,買個便當回休息室就不知道花了多久,還能有多少時間吃飯或閉目養神一下?

其實他們要求的不難,就是更合理的休息時間,以及特休假、事病假的請假權利。

我們可能都沒想到台北捷運公司有什麼人力困境,但其實他們也因為人力不足,所以特休假或者事病假很難申請提出,或者被臨時改假。好不容易想休息時卻請不到假,就根本形同被禁假。

運輸業的困境就來自於此,為何台鐵狀況會差成這樣,就是人力不足下又必須滿足全年無休的運輸事業要求,於是就轉嫁到了這些員工身上,不能休息、不能生病、不能請假。

但人畢竟是人,需要休息,公司卻不願滿足他們最基本的需求。台鐵如此、高鐵如此、遊覽車司機如此、捷運駕駛也是如此。

不要以為捷運駕駛因為有列車自動駕駛,所以需要負擔的注意義務就會減少,他們可是身負了台鐵列車長跟司機員的功能,所要付出的精神力當然也就更多。

不只軌道狀況要注意,到站後的月台狀況也要注意,甚至車上的狀況也要注意,但他們只有一個人!這完全不是簡單的說是自動駕駛列車就能推拖的,公司更應該關注他們的基本待遇和休息問題。

自動化永遠不是可以忽視專業人力的藉口,當機器在運行時,負責照顧這些機器的終究是人力。機器出問題時,我們也需要人力來解決這些問題。

為何台灣的勞權如此低落,為何工會成為了勞工不想觸碰的組織,就是因為在經濟成長的背後,雇主跟政府從來沒想到這些都是勞工創造出來的成果,享受了成果卻始終不願回饋給勞工。

而工會,就是扭轉這些不平等的一個開始。

請大家多支持這些辛苦的捷運司機員,在列車到站車門開閉時,給他們一個溫暖的微笑吧。

《網友觀點》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