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爆也被騙 警大教授:低刑期讓台灣成為詐騙王國

警大教授葉毓蘭(中央社/資料照片)

警大教授葉毓蘭今天在臉書指出,詐騙犯被輕判的核心問題是看中人心「貪念」,這是法官同情詐騙犯的原因所在,認為被害人也有責任。而這個迷思讓被害人背上「貪」、「蠢」的罵名,在發現被騙後,不敢求助,才會使詐騙犯罪如此猖狂。

她認為,詐騙看中的不是人性的貪念,還是獵殺人性的善念,所有的美德:信任、樂於助人、守法、善良,都成了詐騙集團坑殺的對象。

葉毓蘭也自爆,「我是元老級的詐騙被害人」。她說,「2001年,我上網購買筆記型電腦,遇上了騙徒。在短暫通話之後,我過於自信賣家知道我是警大的老師,一定不敢騙我;殊不知他看上的就是我的身分,吃定我丟不起這個臉,一定不敢報案,會像其他的被害人一樣越陷越深了,所以毫不猶豫就把我當肥羊宰了。」

雖然她在發現被騙之後,勇敢「認錯」,迅速報警,暫時中止這個騙子繼續行騙。但在後續的起訴審判過程中,她發現詐騙之所以氾濫,法官的輕縱是最主要的原因。「當時檢察官因為有我的鐵證,依被告以詐騙為常業,在假釋期間犯案,具體求刑三年,但法官只判了一年。」

葉毓蘭說,從那時開始,她不斷寫文章呼籲政府正視詐騙氾濫的結構性因素:低刑期成就了詐騙的高獲利,讓台灣成為世界上的詐騙王國,只可惜人微言輕。

「肯亞案後國人總算有機會看到台灣人行騙天下的功力了。」葉毓蘭也語重心長地指出,如果政府再繼續縱容詐騙,總有一天持台灣護照會成為各國提防的對象,擔心是詐騙集團的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