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減藥 男梗塞性腦中風復發

醫師王壹指出,中風患者經磁振造影顯示梗塞性腦中風復發。(記者吳瀛洲攝)
醫師王壹指出,中風患者經磁振造影顯示梗塞性腦中風復發。(記者吳瀛洲攝)

記者吳瀛洲∕新北報導

67歲林姓男子4年前因心房顫動引發中風,規律服藥及復健後已能順利行走;最近他自行減藥,不到1週就感到頭暈和肢體無力,就醫檢查發現梗塞性腦中風復發。

衛福部台北醫院心臟內科醫師王壹指出,心房顫動的病人中風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將使病情惡化,增加中風或死亡風險。

王壹指出,中風後喪失能力的病人平均臥床時間長達9年,每年的照護成本高達100萬元,增加病人家屬巨大的經濟負擔與精神壓力;若為2度中風,後遺症或肢體影響及死亡率皆高於第1次中風;對於心房顫動患者來說,規律用藥預防中風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臨床上主要以新型口服抗凝血藥預防心房顫動者中風,此類藥物種類繁多,由醫師依病人年紀、體重、腎功能、藥物使用及是否有中風、腦出血、胃腸道出血、心臟瓣膜疾病史和心臟手術等多個方面綜合考量評估,再開立最合適的抗凝血藥物。若服藥控制良好,維持定期服藥與回診追蹤病況即可。

王壹表示,病人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的原因百百種,有病人自覺已不需服藥;也有因藥物引發皮膚瘀青、黏膜出血、黑便等副作用;而口服抗凝血藥造成的小出血與大出血沒有直接關係,嚴重大出血需要住院找出原因,由醫師評估是否繼續使用抗凝血藥,而非自行停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