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台灣】「教會白話字初學議論會」問、答(13)
前言
我們可能認識約 3000 個漢字,要能每個字都認得出「福台語」發音本調,和在語句中應該轉換成的變調,除非那是自小二、三歲時,在「福台語」母語良好的聽、講環境中,憑著與生俱來的模仿技能不知不覺學會,若等到成人後才要學好,實在有困難,但既然必須學會,當然要想出適用的方法來克服學習的困難;以下將以「音感」為主,討論字音的本調和變調。
問、答
問:你可有什麼錦囊妙計可分享給讀者?
答:以下是我的經驗分享:
一、本調:我約 20 多年前,想出的方法是,把 3000 字「分門別類」,用「聽覺」認清實際音調。就是先把學到的字,依發音本調分別出注重「聽感」的七調,而不依靠傳統書頁「目視」古辭描述的七調。在我 2004 年由前衛出版的《母語踏腳行 — Taiwanese Language: An Acoustic Jorney》書中有詳細說明(此書已絕版)。
上期已談過從古書上學得的「目視」七調類:東(一 陰平)、黨(二 陰上)、棟(三 陰去)、督(四 陰入)、童(五 陽平)、動(七 陽去)、獨(八 陽入)。(「六陽上」與「二陰上」同,從略。)
其中有「棟(三 陰去)、動(七 陽去)、 東(一 陰平)、同(五 陽平)」四個聲調,可用簡單樂器,如木琴、口琴、鋼琴(如下圖 )彈奏出三度音 1 do 棟、2 re 動、3 mi 東,和 12 do re 童(此福台語迴旋音,如同漢語的同音第三聲「董 ㄉㄨㄥˇ」);這四調外,還有一調「黨 二 陰上」和這四個聲調一樣,以「口母音」或「鼻母音」收尾,就是如同「中台語」的同音第四聲「洞 ㄉㄨㄥˋ」)。此文稱此「ˋ」為「高降調」。
此外,剩下漢音古稱「四 陰入、八陽入」二個入聲調,和這五個聲調,有一個大差別,就是這二個入聲調,全都標以口腔「無聲子音」斷促收尾,且以口腔內「唇、齒、舌、齦、顎」不同部位擺設收音,分成四類 h, k, p, t。今「漢語(或稱中國普通話或台灣國語、中台語)」已無此二類斷促收音入聲調。
二、類斷促收音入聲調:因為讀者初學「音感」三度音 do re mi,我們先來對大家極不熟悉的「福台語音」三度音高和「中台語音」四聲調,做一比較。
〈1〉福台語 1 do,2 re,3 mi,高降調「、」,迴旋調 1 2 do re:福台語 1 do 平音調:例如(福台音)「句 ku (do)、附 hu (do)、四 si (do)」,因為音低,沒有相對的「中台語」音調。
〈2〉福台語 2 re 平音調:例如(福台音)「舊 ku (re)、父 hu (re)、是 si (re)」,也因為音低,沒有相對的「中台語」音調。
〈3〉福台語 3 mi 平音調:例如(福台音)「醫 i (mi)、公 kong (mi)、施 si (mi) 」。因為音高,有相對的「中台語」音調「一 (mi) / 宮 (mi) / 西 (mi)」。
〈4〉福台語高降調「、」的調類:恰似中台語第四聲、,例如(福、中)「椅 iˋ、義ˋ / 講 kongˋ、共ˋ / 柱 tuˋ、渡ˋ」。
〈5〉福台語 1 2 do re 迴旋音調,恰似中台語第三聲 v,例如(福、中)「姨 iˇ、以ˇ / 池 tiˇ 、底ˇ / 狂 kongˇ、汞ˇ」。
〈6〉其他有的、沒的:已如前述,今日漢語音(中國的普通話和台灣的中台音)已缺「陰陽第四入聲」,所以沒有漢字還保存在福台語中的 h、k、p、k 四類「四、八陰陽(斷促)入聲」。而「中台音」的第二聲例如「提ˊ、福ˊ、傳ˊ、航ˊ」,因為聲調高過「福台語」的平常音域,所以「福台語」沒有這個聲調。
三、本調與變調:我憑想像,認為各種語言,都有變調,注重的是,如何把整個句子的抑揚頓挫說得比較圓轉順暢。有良好訓練的演說家和演員影星,都會注重這些語音聲量強弱和聲調高低的調節。
我習慣對「聲調語言」和「非聲調語言」的差別,做這樣的構想:講「聲調語言」時,若應該變調的語音不變調,就完全不能表達語意,而講「非聲調語言」,若無需變調的語音變了調,不至於改變語意,只是會被聽成「口音腔調」太重 khiuN-kau siuN tang,講話一個腔 kong-oe chit-e khiuN 而已。
對「福台語」七個本調有如上的基本音感認識,我們就可以利用音樂基本三度音 do re mi 的觀念,建立聽懂變調的基礎。基本方法一樣是「分門別類」,把與變調互不相干的聲調清楚分開來,利用小組的觀念來學習小組中變調規則。
福台語變調的通則是,一句話無論只有短短二個字,或更長的句子,最後一個「字音」一定要保持本調,其他的字音都應變調,例如「花」,本調 mi,若是「花車」,花的 mi 調,要降一度,說成「花 re 車 mi」,若不變調說成「花 mi 車 mi」,「mi mi」就會被聽成「火 mi 車 mi」,「花 re 車 mi」和「火 mi 車 mi」差得遠了。最後的字音「車 mi」不變調;那麼,有幾個變調小組方便學習?答案是,只有三個變調小組:
〈一〉、不可逆的一種變調:迴旋音 12 do re 變 1 do(漳州)或 2 re(泉州)講話的話語變調,是為發音順暢,從較複雜的迴旋音調 12 do re(如「人 do re 」變調成「人 do 格」或「人 re 格」),而不會從較平易的 1 do 或 2 re 逆向變換成較難發音的迴旋音 12 do re,由生理角度看,是理所當然的。分別變換成最低音 1 do 或只高一度的 2 re,則是漳州和泉州兩地人民的選擇,而後「約定俗成」成了地方口音,台灣南北兩地有這二種不同的變音腔調,就是早期受漳、泉二州移民的影響。
〈二〉、四類斷促雙向高低二種變調:h、k、p、t 這一組四類斷促收音,以四個不同的子音字母 h、k、p、t 標記字尾,例如「白 beh、獨 tok、合 hap、直 tit」,很常引起讀者誤會,誤以為是如同英文字 heh、break、cup、bat 這樣有發聲的收尾子音,讀者要認清,這四種「無聲子音」在拼音字中唯一的功能是,指出字音斷促時,最後發生的口腔唇、齒、齦、舌、喉等部位的擺放位置如下:
h:舌顎斷促:白(peh,高)、伯(peq,低)
k:喉顎斷促:獨(tok,高)、督(tog,低)
p:合唇斷促:集(chip,高)、執(chib,低)
t: 齒齦斷促:直(tit,高)、得(tid,低)
林繼雄教授的《現代文書法》拼音系統,很巧妙的利用 h-q、k-g、p-b、t-d 四對無聲子音,分別標出四類斷促高低,而可免除調符的參雜,保持聲調,直接說出「白白 peqpeh、獨獨 togtok、集集 cibcip、直直 tidtit 單字詞彙。
以上各類,同是傳統聲調「四-陰入-低」、「八-陽入-高」高低二入聲調,變調時,本音高就變低,本音低就變高,二者自顧門戶,與其他五個聲調全不侵門踏戶,互不相干。
〈三〉、單向循環四變調:有關變調,我們已經處理了三個聲調,12 do re 和高低二斷促。其他四個聲調的共同點是,同樣以「口母音」或「鼻母音」自然收尾。這一組的變調,由最高的「高降調」一度一度降低,不降二度,連半度音值都不能偏差。例子很多,如:媽、(高降調)—> 媽 mi 祖、—> 祖 mi 媽、;中 mi —> 中 re 田 do re —> 田 re 中 mi;用 re —> 用 do 功 mi —> 功 re 用 re;富 do —> 富、 商 —> 財富 do。等等。
我們不難知道,原來人類的話語和音樂的聲調是有共同性質的,連差半度都是語音走調,不容許。
後語
下期預告:下(14)期將舉實例,進一步詳述福台語語音聲調合乎 do re mi 三度音的音樂情趣。筆者聯絡處:taitzer@gmail.com
專欄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