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總統電子郵件收悉 大陸人士楊海峰關心兩岸和平發展

【記者 邱奕懿/台北 報導】

11月20日,本報傾接中國大陸人士楊海峰先生來函,拜託宋智忱社長向蔡英文總統轉發一封電子郵件。21日,宋社長受託將郵件轉發至總統信箱。24日,總統府回復,通知收悉楊海峰先生的電子郵件。總統府回函全文如下:

「親愛的朋友:您好!

11月21日代轉中國大陸人士楊海峰君致總統電子郵件收悉,祝福您平安健康!」

圖:蔡英文女士與本報宋社長在善牧基金會家創兒籌款年度活動合影(本報資料照片)

現將楊海峰先生致電蔡總統全文發表,供兩岸各界人士探討。

「蔡英文總統勳鑒:

我是一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中國共產黨員,長期關心兩岸和平發展。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本人在大陸無法與中華民國總統府取得直接聯繫,現拜託《臺灣好報》宋智忱社長,將此電子郵件轉發至總統府民意信箱。

     當前,由於大陸堅持九二共識,民進黨執政團隊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的存在,兩岸政府之間的溝通聯繫管道已經中斷四年多了。期間,在大陸反獨促統政策的強力干預下,臺灣尋求參與國際組織的努力一再受阻,而且還連續丟掉5個邦交國。近日,中國大陸與東盟等15個國家共同簽署全球最大的貿易組織RCEP,臺灣又被排除在外。

     拋開兩岸長期敵對仇視宣傳形成的固有觀感,大陸人並不像有些臺灣人描述的那麼不通情理。退一萬步講,不論臺灣有人認為大陸多麼邪惡,但如今大陸體量那麼大,已經具有較大的國際影響力,而且就在臺灣海峽的對岸,臺灣學會如何與大陸打交道,總比兩岸一直對抗要明智吧!本人致信蔡總統,主要想以一個普通大陸人的視角,談一點個人淺見。既然兩岸因為九二共識爭議已經僵持多年,是否可以探討和尋找超越九二共識的替代方案,來化解當前的僵局。

     九二共識的精髓是兩岸雙方求一個中國原則之“同”,在一個中國涵義存在分歧“異”的部分,雙方擱置爭議。在雙方沒有主權共識的狀況下,九二共識作為兩岸對話溝通的政治基礎,在國民黨執政時期確實發揮過極為重要的橋樑作用。但是,這個所謂的共識又是非常脆弱的。而且,九二共識這一名詞,也是蘇起先生在2000年才命名的。李登輝先生執政後期,隨著訪問美國康奈爾大學和“兩國論”的提出,九二共識的脆弱性就已顯現出來,最後導致兩岸惡語相加。

      民進黨第一次執政後,由於拒絕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雙方的溝通管道已經中斷過一次。陳水扁先生執政後期,兩岸關係甚至劍拔弩張。

      2008年國民黨重返執政後,兩岸雙方恢復九二共識,擱置主權爭議,共創經濟雙贏,有力推動了兩岸的交流合作。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入,兩岸的主權爭議再次顯現出來。由於當時執政兩岸的國共雙方未能及時化解九二共識“異”的部分,在馬英九先生的第二個總統任期,尤其太陽花學潮之後,兩岸關係事實上也是處在停滯狀態。

      因此,即便現在不是民進黨執政,而是國民黨繼續執政,如果兩岸雙方不能化解九二共識中兩岸主權爭議之“異”,兩岸關係也不會得到實質進展。

     為了化解長期困擾兩岸和平發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的主權矛盾,實現兩岸主權爭議軟著陸,本人在充分研究和分析國、共、民三黨創建以來各個時期的政黨關係,沿著並理順兩岸分治後的歷史脈絡,以及研判兩岸紅、藍、綠三方都能接受的政治底線後,於2011年10月開創性地提出“以中華主權凝聚兩岸主權共識”(簡稱“中華共識”)的和解構想。

 

    中華共識的具體內容是: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兩岸主權屬於包括2300萬臺灣同胞和14億(說明:當時的大陸人口是13億多,以下的數位部分均按目前統計進行調整)大陸同胞在內的兩岸人民,兩岸主權包含港澳主權,統稱中華主權,中華主權由兩岸人民共用,兩岸的前途要由兩岸人民共同決定。

     簡單一點解讀,中華共識就是九二共識的升級版。九二共識的精髓是兩岸擱置主權爭議,求同存異。中華共識就是在繼續“求一個中國原則之同”的同時,把九二共識中存在分歧的一個中國涵義之“異”給化解了。中華共識包括兩個最重要的面向,一是臺灣要接受統一,二是大陸要實行政治民主。以兩岸當前及今後的情勢,臺灣不接受統一,兩岸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和平;大陸不實行政治民主,兩岸也不可能實現統一。因此,中華共識可以超越九二共識,成為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新共識。中華共識跟孫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義一樣,蘊藏非常豐富的思想內涵。由於受篇幅限制,本人在此不再展開論述。

     協商達成中華共識,需要兩岸雙方開啟對話進行討論。

     任何僵局的破解都需要立足並尊重現實,當前兩岸最大的政治現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把臺灣視為神聖領土的一部分,但從未對臺灣地區行使統治權。中華民國現行憲法規定的領土範圍涵蓋大陸地區,但從1949年起也沒對大陸地區行使統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已經取代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並先後與世界上180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中華民國仍與15個國家維持著外交關係。兩岸憲法規定的領土主權範圍涵蓋對岸,並且是重疊的,治權卻是分立的,互不隸屬。兩岸要破解當前的僵局,必須首先正視這一政治現實。

     基於以上政治現實,本人提議一個破解當前兩岸政治僵局最簡單的辦法:兩岸領土和主權範圍既然是重疊的,又無法承認對岸是一個國家,兩岸雙方可以根據各自憲法,相互承認對岸為自己憲法架構下的政治特區。

     亦即,大陸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承認臺灣地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框架下的政治特區,實際統治臺灣地區的中華民國政府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特區政府,中華民國總統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特首。在聯合國和180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中華民國政府只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框架下的臺灣特區政府。

     在“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簡稱一中各表)”的政治基礎上,大陸也應默認:臺灣根據中華民國憲法,承認大陸地區是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的政治特區,實際統治大陸地區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是中華民國大陸特區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就是中華民國大陸特首。在15個中華民國邦交國,中華民國政府是代表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只是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的大陸特區政府。

     這樣,兩岸雙方既對等尊嚴,都有臺階可下,又可實現重疊主權下治權的相互承認。只要兩岸在國際上不推行雙重承認,就不會造成大陸同胞最忌諱的“兩個中國”。這個和解方案,也許兩岸政府都未必滿意,但最終的結果一定是雙方都能接受。在沒有更好的和解方案提出之前,本人堅定認為這就是破解當前兩岸僵局最好的方案。

     以大陸的視角,承認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框架下的特區政府,即把中華民國臺灣特區化,等同以和平的方式在臺灣地區落實“一國兩制”,完全符合大陸對台工作的大政方針。而且不需要像接收香港和澳門那樣,既要制定基本法,又要成立特區政府籌備委員會。有別于“馬照跑舞照跳”的港澳版一國兩制,臺灣版的一國兩制,就是“街頭照上,總統照選”。

    以臺灣的視角,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的特區政府,也在落實“一國兩制”,是中華民國現行憲法架構下的“一國兩制”,而且還能鞏固中華民國的主權國家地位。兩岸相互承認對岸為政治特區後,臺灣同胞不僅可以理直氣壯地說“中華民國是主權國家”,而且在現有的15個邦交國,中華民國還能代表大陸的土地和人民。當前,臺灣社會有一個嚴重的迷思,只要一提“一國兩制”,就條件反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框架下的“港澳模式”。而事實上,中華民國憲法仍是“一中憲法”,目前臺灣實行資本主義制度,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現狀本身就是“一國兩制”。只是民進黨沒有完全遵守中華民國憲法,國民黨又缺乏主心骨,左右搖擺,才導致整個臺灣社會在國家認同上處於混亂狀態。

     根據兩岸憲法,兩岸承認對岸為政治特區並不困難,難點在於兩岸無法相互接受“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名稱。在這一點上,兩岸可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啟政治智慧。老子曾說:“名是道的外相”。兩岸若繼續以對抗排斥對岸的舊思維,去解讀不斷變化中的兩岸政治關係,就會因一個國家之“名”而困擾兩岸和平發展之“道”,兩岸政治關係僵局永遠也無法打開。若改以包容接納對岸的新思維,兩岸雙方雖然都有國家之“名”,但都把對岸當成自己憲法架構下的政治特區,不再繼續視為無法接納的國家,長期困擾兩岸和平發展的主權爭議難題也就有了破解之道。

      兩岸相互承認對岸為政治特區後,都從各自憲法層面實現了與對岸的政治連結,可以把兩岸政治關係從“有你無我、有我無你、互不隸屬”提升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隸屬”。就像一枚硬幣的一體兩面,一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面是中華民國,由於兩岸互認政治特區融為一體了,兩岸都能代表中國,根本就不存在兩個中國的問題。臺灣再進行“一中各表”,大陸也就不會有人再提出質疑。

    而且,兩岸相互承認對岸為政治特區後,還可以解決兩岸及國際政治現實中的很多難題。

   譬如,兩岸領導人會面時的稱謂問題。

    2015年11月7日,兩岸領導人在新加坡會面時互稱“先生”,仍是一種擱置政治爭議解決稱謂問題的權宜辦法。兩岸相互承認對岸為政治特區後,不論在兩岸場合,還是在國際場合,兩岸領導人都可以會面,也都可以互稱官銜,只是把對方視為特首即可。

     又如,兩岸在對岸邦(建)交國的國際空間問題。 

     兩岸相互承認對岸為政治特區後,在中華民國邦交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就是中華民國大陸特區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就是中華民國大陸特首,大陸領導人到中華民國邦交國進行訪問時,只能享受中華民國特首的政治禮遇。

      同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國,中華民國政府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特區政府,中華民國總統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特首,臺灣領導人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國進行訪問時,可以享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特首的政治禮遇,大陸不僅不應再打壓,而且還要提供各種便利,並幫助安排臺灣領導人會見建交國政要和各界名流,層級越高越好,讓臺灣領導人充分感受兩岸一家親的溫暖,盡享大國的尊嚴和榮耀。 

     這樣,不僅能夠解決臺灣在大陸建交國的國際空間問題,同時也擴大了大陸的國際空間。

     再如,臺灣參加聯合國及國際組織問題,以每年爭議最大的臺灣參加WHA為例。

     兩岸相互承認對岸為政治特區後,實際統治臺灣的中華民國政府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框架下的一個特區政府。既然中華民國政府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框架下的一個特區政府,臺灣當然可以使用“中華民國”的名稱參加WHA。這相當於兩岸在國際上各讓一步,大陸給臺灣面子,臺灣給大陸裡子,雙方都海闊天空。

     大陸也許有人會問:臺灣以“中華民國”的名稱參加參加WHA,豈不造成了兩個中國?本人的解疑是:臺灣以“中華民國”的名稱參加WHA,雖然名稱上會出現兩個中國,但中華民國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一樣,僅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特區出席WHA的,實質上體現的仍是一個中國原則。至於臺灣有人說是以主權國家參加WHA,國際主流社會不會承認,在兩岸和平發展的特殊歷史時期,大陸也不要斤斤計較,這能體現大陸事臺灣以仁。

     以臺灣視角,臺灣既可在國際上使用“中華民國”的名稱、又能享受比香港特區、澳門特區更加優厚的特區待遇,這叫臺灣事大陸以智。 

 

    在聯合國及國際組織,一個中華民國,兩岸各自解讀:臺灣可以自我解讀為主權國家,大陸當然解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框架下的政治特區。這樣,大陸贏的是“一中原則”,臺灣贏的是“中華民國走向世界”,不僅能夠化解臺灣參加WHA爭議,也為今後臺灣加入其它國際組織,以及未來成為聯合國觀察員提供一個可以套用的互利共贏模式。

     中華共識是涉及兩岸各種政治力量切身利益的社會系統工程,龐大且繁雜,需要凝聚兩岸各方共識。本人提議蔡總統以復函的方式,連同本人這封隱含“九二共識替代方案”的信一併公開,讓兩岸各界人士充分發表意見,集思廣益,逐步形成海峽兩岸人民都能接受和國際社會普遍歡迎的兩岸新共識,化解當前僵局,開創歷史新局。

    最後祝蔡總統政躬康泰、2300萬臺灣人民幸福安康!

後學 楊海峰敬上

2020年11月20日」

【延伸閱讀】https://www.newstaiwandigi.com/newspage.php?nnid=155510

圖:總統府回復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