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總醫療團隊微創救心再治癌 成功搶救七旬婦人

(軍聞社記者陳映竹臺北19日電)74歲許老太太因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合併呼吸衰竭及肺栓塞,同時又因持續便血,診斷出大腸癌,他院判斷手術風險過高,無法手術,經轉院至臺北榮民總醫院,在該院醫療團隊通力合作下,完成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並切除大腸腫瘤,術後復原情況良好。

由臺北榮總內科部心臟內科林彥璋主任、陳嬰華醫師、外科部心臟外科張效煌醫師及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楊純豪醫師、麻醉部林素滿醫師組成的醫療團隊今日下午於北榮針對此特殊病例發表醫療成果。

醫療團隊表示,許老太太因急性心臟衰竭導致呼吸困難至他院就醫,經心臟超音波診斷發現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合併呼吸衰竭及肺栓塞,必須緊急氣管插管並使用呼吸器,同時又因持續便血,診斷出大腸癌。他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認為手術風險過高,無法手術,106年8月轉至該院。由導管瓣膜治療團隊緊急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術後ㄧ周心臟衰竭大幅改善,大腸直腸外科醫師再接手以腹腔鏡手術切除大腸腫瘤,術後復原情況良好,病理切片結果為7x6公分大小腫瘤,第二期大腸癌,不需後續化療,目前規律在門診追蹤。

張效煌醫師指出,隨著國民平均壽命延長,老人疾病及共病情況增加,主動脈瓣狹窄的病人有增加趨勢,而大腸癌更是國人近10年來發生率最高的癌症,許老太太同時併有主動脈瓣狹窄及大腸癌而使得治療更加複雜;經由病人及家屬對醫療團隊的信任,術前擬定完善的治療計畫,執行連續而高品質的微創手術並順利完成治療,讓老太太度過危機。

陳嬰華醫師說,超過75歲的老年人,約百分之12的人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問題,而當主動脈瓣膜開口小於1cm,則稱為嚴重的主動脈瓣膜狹窄,在超過75歲的老年人中發生率為百分之3.4;主動脈瓣膜狹窄的主要症狀是心絞痛、昏厥及心臟衰竭,當症狀出現後,若不接受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僅使用藥物治療,則一年死亡率高達百分之50,此類的患者如不積極治療,百分之70的病人活不過一年。但也有超過百分之三十之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病人,因為年紀過大或合併其他疾病無法接受傳統手術。

陳嬰華醫師說,經導管進行主動脈瓣膜植入術(TAVI)較傳統手術侵入性低,對於接受傳統手術風險太高的病人是一項替代性療法。該院於99年率先進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術,102年以無痛技術進行手術,免除氣管插管及呼吸器的使用。此類患者命在旦夕,經過無痛導管手術治療之後,不到一星期,心臟功能迅速恢復,心臟衰竭症狀獲得改善,存活率大幅增加。

林彥璋主任進一步表示,該院導管瓣膜治療團隊由心臟內外科、麻醉科、放射科及神經內科所組成,手術成果優於世界各國,百分之百成功植入瓣膜,術後植入瓣膜周圍中度以上滲漏只有百分之4 (遠低於世界平均值之16),且術後只有百分之4的患者需植入永久性心律調節器(遠低於世界平均值的百分之25)。

楊純豪醫師補充,該院在治療大直腸癌方面,多年來經由多專科整合模式,團隊不斷地精進,微創手術也朝多方面發展,持續發展新技術與投入新設備,治療成效相當卓越;許老太太此次接受傳統腹腔鏡手術,但是在疾病腸道段切除後,採用體內腸道縫合步驟,就是整個手術使用腹腔鏡技術全部完成後,最後才切開傷口將切除段取出,可更加快腸道恢復時間,讓她提早恢復,並減少住院天數。

楊純豪醫師強調,根據該院資料統計,大直腸癌經治療後存活率第一期及第二期可達百分之93.7及82.3,第三期為百分之67.6,而第四期也可達百分之26.0;目前國健署在全國推動免費癌症篩檢,希望國人能夠積極參與,能夠早期發現腫瘤而早期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