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法案」與美國深層的戰略焦慮

幫台灣固邦交 美參議院外委會通過台北法案 (圖)
圖片來源:中央社

自川普上臺以來,美國可說是密集出臺各種涉臺法案,包括美國軍艦軍機穿越臺灣海峽及其附近的頻率甚至遠超冷戰時期,美國全力提升美臺關係的種種動作,表面上看美臺互動在這一時期有了較大的進展,而對美國近兩年來不斷試探中國大陸臺海底線的種種挑釁,大陸方面似乎無計可施?實則不然,它折射的是美國對未來臺海局勢之掌控越來越缺乏信心,充滿焦慮情緒,或者說美國戰略決策層已越來越感覺到巨大的戰略壓力,再也無法維持其自1949年以來在臺海區域的軍事優勢及戰略目標。

1979年美國不得不拋棄其長期的政治軍事盟友臺北,轉而與其冷戰對手北京握手言和,這是自1949年以來臺海區域地緣政治發生的重大變化。當然此時的美國並不甘心,仍然以所謂的「與臺灣關係法」來繼續維持與臺北的經濟民間等非官方關係,並一直延續至今。必須要承認,儘管大陸方面對美國的這種單方面安排不予認可,但畢竟中美實力懸殊,北京對美國干預和介入的無力反制或效果相當有限。此後長達近四十年的時間裏,臺海局勢維持了某種程度的穩定性。而兩岸也在這種相對穩定的架構下各自追求經濟的發展,並分別發展出令世人仰慕的經濟成就。無論是臺灣的經濟成長,還是大陸的經濟崛起,都為國際社會所稱道,這種成功的模式甚至反被世界其他國家或地區進行模仿與借鑒。當然在這個過程中 ,美國利用其「與臺灣關係法」,在兩岸之間扮演某種穩定的制衡力量,從而最大程度地謀求美國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然中國經過四十多年改革開放的發展,綜合實力的大為增強,中國已成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並成為當今國際政治、經濟甚至軍事的重要玩家。而臺灣相較於中國大陸,其實力對比越發懸殊,臺灣過去長期堅持的以武拒統等戰略越來越面臨巨大的挑戰,難以為繼。美國長期對臺灣售武等軍事介入的手段,其邊際效應也越來越小,表明美國過去所設計的臺海安全架構難以為繼。

美國在臺海的底氣越來越不足已是不爭的事實。這可以從美國在臺海的角色變化窺見全貌。美國過去幾十年在臺海一直是扮演某種穩定器和踩刹車的角色,但從近幾年美國的表現來觀察,美國在臺海問題上越來越急躁不寧,開始扮演起攪局者之角色。美國角色變化的背後,當然是美國對自身實力下降的不自信,而北京在臺海局勢中的老神在在,包括提出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戰略以及軍機持續繞臺等組合拳的新戰法,都彰顯出北京的高度自信。尤其是在這一波的疫情大考中,北京經受了考驗。大陸對疫情的有效管控,十四億人在整個疫情期間,社會穩定有序、生活物質充足尤其是醫療物質的充足供應,都反應出當前大陸強勁的生產能力、保障能力以及高效的調控能力。有強大的經濟實力為後盾,北京當前對臺海局勢走向的掌控定力和戰略自信已遠超美國。

換言之,對於當前美國的臺北法案,大可不必太在意它,臺海的結構以及大陸的底線擺在那裡,美國也無力從根本上來撼動甚至改變。美國近期大打「臺灣牌」,表明美國對臺海局勢發展的掌控已經越來越缺乏信心,不那麼有定力了。而只能從攪局或破壞者的角色出現,這些招術即便一時管用,但終究缺乏戰略支撐,美國對臺海的影響力正不斷式微,這或許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

【作者 陳先才/廈門大學台灣研究院政治研究所所長、廈門大學兩岸協創中心平臺執行長】

更多Yahoo論壇文章
美軍染疫台海安全未鬆手,提醒北京不要誤判情勢
越南這樣才叫做真正的防疫覺悟
鎢絲壞了堅持不換 國民黨被歪樓剛好
淺論郝柏村前院長的歷史定位
北韓的「零確診」之謎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