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育達國中部英語探究課程 關懷非洲童工議題

老師引導學生認識象牙海岸可可農場的童工議題
老師引導學生認識象牙海岸可可農場的童工議題
學生進行換位思考,用英文說出自己的觀點
學生進行換位思考,用英文說出自己的觀點
老師說明「公平貿易」與「SDG 12負責任消費」的重要性與理念
老師說明「公平貿易」與「SDG 12負責任消費」的重要性與理念

甜美的巧克力背後潛藏著苦澀的故事,臺北市私立育達雙語國中部英語探究課程,引導8年級學生認識並理解「Cocoa Children :Child Labor 象牙海岸童工議題」,透過圖片與影片,了解當地童工現況,並從在專題報告中提出可行的作法。

 

校方表示,「象牙海岸童工議題」讓學生了解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如象牙海岸等非洲國家,可可豆生產鏈上存在著不平等的勞工剝削議題,Ian老師引導學生認識象牙海岸可可農場的童工議題,幼小的童工被迫在惡劣且危險的環境中長時間工作,但僅獲得微薄收入薪資 (每日不到1美金的工資),且因為粗重的工作而影響健康。

 

Ian老師透過圖片與影片,引導學生思考與了解非洲象牙海岸的童工在農場中工作的情境;學生閱讀The Washington Post的國際報導文章,理解童工的處境與不平等待遇,也分別從童工、農民、農場管理員和童工的視角探討這些角色之間的利害關係,並學習同理不同角色背後所代表的多元立場,理解「童工販運與非法雇用與販運」的嚴重性。

 

此外,學生從延伸探究的專題報告中,搜尋更多官方數據與實例,並從聯合國網站中分享近年世界各地童工比例,更積極討論如何協助幼童,維護兒童權利,認識未使用奴隸的荷蘭Tony’s Chocolonely巧克力,以及「公平貿易」與「SDG12負責任消費」的重要性與理念。

 

校方表示,老師將英文的聽、說、讀、寫融入英語探究課程,並帶領學生了解非法雇用童工、人口販運、貧窮議題,也希望透過議題探究培養學生同理心、關懷與國際視野,未來逐漸實現更公平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