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年輕農人投注心力領航農業發展 創作農村永續發展契機

市長黃偉哲肯定王莨耿、黃雅聖、胡村泱及張美雪年青農人回鄉參與農村再生及服務,對臺南農村發展有卓越貢獻。(記者李嘉祥攝)
市長黃偉哲肯定王莨耿、黃雅聖、胡村泱及張美雪年青農人回鄉參與農村再生及服務,對臺南農村發展有卓越貢獻。(記者李嘉祥攝)

▲市長黃偉哲肯定王莨耿、黃雅聖、胡村泱及張美雪年青農人回鄉參與農村再生及服務,對臺南農村發展有卓越貢獻。(記者李嘉祥攝)

農村社區普遍存在高齡化、缺乏年輕人、農村產業沒落及社區運作停滯等問題。在臺南市長黃偉哲號召及農業局輔導下,近年有許多年輕人返鄉投入農村社區服務,如後壁區黃雅聖、東山區王莨耿等,也有自軍隊退休返鄉服務的善化區胡村泱,更有長年在後壁區為稻米產業付出全部心力的張美雪,除從事農村社區服務,也積極參與農村再生及協助農村發展,成為農村社區學習及發展的英雄。

農業局長李建裕表示,黃雅聖102年退伍回到後壁區,關心地方教育成立課輔班,106年為幫助差點輟學的學生而成立臺灣璞育文教發展協會,帶著孩子用自然農法生產稻米,創立璞育米品牌,用契作和收益幫助孩子順利完成學業,也因為投入農業和教育,與地方學校有深度互動和合作,並與新東國小共同開發一套食農教材,成為該校的校本課程獲得教育部卓越金質獎,108年向後壁國小承租維修舊日式校舍建立後壁區產業與教育基地,提供民眾學習和學校各種體驗課程等,也整合地方農漁產業做共同行銷活動,希望大家能共學共好。

李建裕說,王莨耿105年放棄工廠技工職位回到東山區聖賢社區務農,並參與臺南青農聯誼會擔任推廣副會長,也是東山青農聯誼會會長,除種植紅龍果、稻米及打造耿爸農場品牌,也與鄰近國中小學合作將消費者帶進農村推廣食農教育,協助培訓南市農業師傅農業技能,近年擔任聖賢社區執行長,發揮陽光個性特質在活動中扮演多種角色,為社區高齡長輩帶來快樂,將綠色照顧計畫推廣到社區三個部落中,讓長輩能走出屋外與其他人交流及發揮專長價值。

胡村泱92年從軍職退休回到善化區溪美社區服務,為健全社區組織會務與運作,秉持「做事不必話多,待人只需真誠;以同理心對待長者,以感恩的心回饋鄉里」理念,帶領社區幹部與志工遵行,有效凝聚社區組織向心力,提高社區的執行力,也帶領社區運用甘蔗、葛鬱金、胡麻等社區產業開發出「蔗葛麻繁」品牌,推廣農村體驗遊程,創造社區產業收入,並為社區居民開辦許多課程及社團,推動長者在地健康老化。

張美雪75年高中畢業後即投入後壁區農業相關工作,從銷售農業資材、服務農友收購濕穀買賣、成立芳榮稻米產銷專業區,輔導崑濱伯參加稻米比賽獲得全國總冠軍,成立無米樂稻米促進會擔任總幹事,107年當選後壁商圈理事長整合帶動後壁店家,111年成立無米樂休閒農業推動委員會擔任總幹事,服務範圍愈來愈廣,也引動青年人力及大專院校參與農業及社區發展,辦理田間玩很大活動、與企業合作2天1萬人來青春稻陣走活動等,提升後壁區能見度。

黃偉哲強調,黃雅聖、王莨耿、胡村泱及張美雪等從事農村社區服務、積極參與農村再生及協助農村發展,對臺南農村發展有卓越貢獻,是農村社區學習及發展的楷模,盼能發揮領航作用,擴及更多農村創造永續發展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