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慈中捨1111購物欲 勤1357做環保

同學們積極把握分秒,彎腰勤做分類。
同學們積極把握分秒,彎腰勤做分類。

臺南慈中96位師生於11月11日周六早晨,沒有將心思放在1111購物節的物欲中,而是帶著一顆雀躍與期待的心,搭車前往仁德環保站做環保!

來到仁德環保站即受到師姑、師伯的熱情歡迎,仁德區師姑、師伯出動大批人馬,除了隊輔,每個站點至少有三位引導,以及音控師伯和茶水點心師姑們,隨時陪伴在學生身旁,指導同學並為他們解惑。四個站點分別是環保解說、寶特瓶拆解、塑膠分類,以及綜合分類,四個小隊同學隨即在師姑、師伯們的引導下進入分站進行實作。

用心即是專業,同學們將師姑、師伯所教進行實作。
用心即是專業,同學們將師姑、師伯所教進行實作。

在環保解說站,由在臺南慈中擔任禮儀老師的游孟雅師姊擔任解說。「為什麼不要使用塑膠?因為塑膠裝了熱的食物,隨即釋放出各種類毒素,你等於是在吸毒!」課程開頭便以生活化的例子告訴同學,使用塑膠不僅是人因貪圖方便造成環境汙染而已,更是在危害人體健康。

在實作過程中,同學們看見環保站裡大量垃圾,因沒有妥善清理及正確分類而造成的惡臭及髒亂,開始懂得環保落實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因為比起學會如何環保回收,更重要的是要從源頭做起:少用、減用,甚至不用!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同學們不斷在環保站發現新奇。
同學們不斷在環保站發現新奇。

「從小就跟著爸媽在荒野保護協會做志工,透過每次活動,都更加明白生態保護與環保是息息相關的。所以家裡環保都是從日常生活做起,像是去市場或賣場,都會自備環保袋,家裡平時也不太買飲料,若是去餐廳吃飯也會提前告知不使用額外提供的塑膠餐具,並自己攜帶環保餐具。」從小受到以身行作為典範的父母正確觀念教導的高二和氣林千佑,將環保視為日常,而今成為福慧志工隊輔,和父母一樣,以身體力行帶領學弟妹做志工。

作為隊輔積極行動的高一合心莊雅淇,會把在學校學到的環保觀念帶回家與父母分享。
作為隊輔積極行動的高一合心莊雅淇,會把在學校學到的環保觀念帶回家與父母分享。

一道積極行動的身影,一會協助搬椅子讓學弟妹坐著剪寶特瓶,一會出聲引導站在原地不知下一步該怎麼做的同學,自己也認真投入環保實作的高一合心莊雅淇,自國二就協助承擔隊輔工作,不斷地成長進步,成為師長們最放心的得力助手。而她對環保的觀念,建立在讀臺南慈濟小學時期,「家裡會把回收物整理好後,帶到慈濟的環保站,小學老師會教我們環保回收知識和方法,我就把學會的帶回家告訴爸爸媽媽,一家人一起做環保。」

1111購物節,正是垃圾增量的最大時期,一個紙箱裡裝著滿滿物質欲望,紙箱裡還有塑膠袋、防撞泡、小紙盒等,裡面多半是想要而非需要的東西,而我們生活的環境就被無限的欲望給犧牲了。環保觀念必須從小開始深根,養成日常生活習慣,就會成為如常的行為,並且影響著周圍的親朋好友,當越來越多的人將環保落實生活,相信少用、減用、不用的環保生活指日可待。

從小受到以身行作為典範的父母正確觀念教導的高二和氣林千佑,將環保視為日常。
從小受到以身行作為典範的父母正確觀念教導的高二和氣林千佑,將環保視為日常。

撰文/林育吟;攝影/林育吟、李念慈、陳弈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