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辦桌師傅》 心靈、味蕾共享

年假到,《臺南辦桌師傅》讓民眾在家以閱讀代替品嘗,透過咀嚼文字之美,替換滿腹飽食,以書香享受美食滿桌的辦桌文化。(記者林雪娟攝)
年假到,《臺南辦桌師傅》讓民眾在家以閱讀代替品嘗,透過咀嚼文字之美,替換滿腹飽食,以書香享受美食滿桌的辦桌文化。(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辦桌、流水席日前在網路上引起熱烈討論,文化局出版《臺南辦桌師傅》一書,採訪台南各區辦桌世家,介紹各種經典菜色,透過咀嚼文字之美,替換滿腹飽食,以書香享受美食滿桌的辦桌文化。

一群人圍在棚架下的圓桌吃飯,是台灣人的生活日常,無論是「八慶一喪」時的辦桌,或普度、建醮時的流水席,都是台灣常民生活一部分。

文化局說,台南人尊稱為「師傅」的總鋪師,主掌菜餚,是辦桌靈魂人物,大台南有山有海,不同區域有不同技藝傳承與烹調特色。

該書從「辦桌人」文化起源談起,介紹台南各區的辦桌師傅,也述說各時期辦桌文化與宗教活動關係,以及民眾早已習以為常的飲食習慣,背後所代表的故事與文化意涵,讓讀者大飽「眼」福,享受辦桌。

作者張耘書實際走訪各地宴席現場,真實呈現台南辦桌特色,紀錄台南在地傳承二至三代的辦桌技藝與辦桌師傅養成的艱辛歷程。

師傅多半自幼跟著家中長輩學習辦桌,從食材挑選、菜譜確認、料理烹調、現場指揮調度等,自有一套作業流程;師傅看似穩如泰山般,現場指揮調度,卻是辦桌師傅歷經數十年,透過日夜不間斷的實戰作業,以青春換取而來,完全驗證「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

書中除介紹早期辦桌型態與古早味佳餚,隨著時代演變,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的戶外田園婚宴、創意料理外燴等現代辦桌型態,也忠實記錄於書中。

年節將屆,家族團圓、品嘗年菜之際,有著大紅喜氣書皮的《臺南辦桌師傅》,適合讓心靈、味蕾共享佳餚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