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400農漁地景藝術節 六大藝術裝置展現農漁文化與自然共生

總爺文化園區展示的作品「孕」。(圖:記者鍾佩芳攝)
總爺文化園區展示的作品「孕」。(圖:記者鍾佩芳攝)

▲總爺文化園區展示的作品「孕」。(圖:記者鍾佩芳攝)

「臺南400農漁地景藝術節」以6座大型藝術作品展現自然與人類的共生循環,藉由農漁特色與文化景點推廣臺南深度旅遊,呈現臺南400年來的農業生命力。此次地景藝術節以「生生萬物」為題,選展地點包括糖廠、鹽田、果菜市場、漁港等,以不同地景展現農漁文化與自然的和諧循環。

策展人方敘潔表示,「生生萬物」不僅指農漁生產,更象徵土地與萬物之間的永續循環。此次參展作品結合在地文化與當代藝術,探討農漁的過去與未來,邀請民眾感受臺南秋收的豐饒。

在佳里糖廠的蕭壟文化園區,藝術家莊志維的作品「看起來也甜甜」以臺南獨特的甜味為靈感,使用彩色反光材質創作,作品如同甘蔗田在風中搖曳,展現甜美與夢幻的視覺效果,連結糖廠的繁榮歷史。

七股鹽場擁有超過300年曬鹽歷史,鹽場轉型為鹽山景點,但曬鹽的回憶依舊深植當地。藝術家盂施甫的作品「曾經」以鹽田風車為靈感,用15座超過3公尺高的風車,重新演繹鹽田的歷史,訴說鹽業的故事。

新化果菜市場被譽為「全台最美市場」,此次展出的走路草農藝團作品「四季美滿,百年開箱」以臺南歷史文化的農產為題材,展示椪柑、芒果、文旦等農產,透過像素風格的設計,邀請民眾探索物產文化。

在海邊的青山漁港,藝術家胡乘祥的作品「意外的交界地」探討過度捕撈對漁業的影響。作品外觀由竹子構成,象徵捕魚網,內部則呈現漁業與海流的互動,提醒人們永續漁業的重要性。

隆田CHACHA文化資產園區是臺鐵、鹽鐵、糖鐵、水鐵的共構產業樞紐。藝術家劉哲安的作品「友善之雉」以水雉為靈感,這種曾瀕臨滅絕的鳥類因友善農業得以復育,作品用竹編技藝展現農業與環境的連結。

總爺文化園區前身為百年糖廠,藝術家林舜龍的作品「孕」以竹子建構出一顆4米高、10米寬的扁球體,象徵大地孕育萬物,呼應糖廠對臺灣經濟發展的影響。作品運用自然光與材質,展現農業與自然的和諧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