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公衛最新研究 全球暖化臺灣農民慢性腎病風險高5倍

臺大公衛最新研究 全球暖化臺灣農民慢性腎病風險高5倍
臺大公衛最新研究 全球暖化臺灣農民慢性腎病風險高5倍

全球暖化加劇熱傷害可能會導致腎臟傷害,臺大公共衛生學院研究最新發現,常頂著高溫工作的臺灣農民罹患非傳統慢性腎臟病的風險高出常人的5倍,研究團隊因此呼籲,臺灣法規應擴大解釋熱危害作業,不應只侷限在鋼鐵廠等傳統產業,像營建工人、農民等更應該增加保護措施。

 

臺灣被稱為洗腎王國,每年耗掉鉅額健保資源,糖尿病是引起慢性腎臟病的主因,但我國糖尿病的盛行率比歐美低,腎臟病卻高於其他國,臺大公衛學院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楊孝友教授研究團隊懷疑可能跟全球暖化熱傷害有關,因此研究團隊與彰化縣政府合作並勾稽氣象署大數據,排除掉高血壓、糖尿病傳統慢性腎臟病的因子,發現臺灣農民罹患非傳統慢性腎病的風險比一般人高。

 

楊孝友教授表示,研究發現9個月前的溫度變化其實跟是否會罹患慢性腎臟病是有相關的,假設過去9個月平均溫度上升1度,罹患非傳統慢性腎病的危險性就會增加22%,只要農民罹患非傳統病因的慢性腎臟病比非農民會高出9%,假設戶外氣溫每增加1度,農名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就會增加2.3%,而農民有很高的比例是有腎臟功能下降的,大約有25%,不過卻發現農民只有1/7的人有被診斷為慢性腎臟病,因此沒有辦法得到介入的措施。

 

楊孝友教授補充,脫水是腎臟傷害的一個重要機轉,但是大家在補充水分的時候常買含糖的飲料,其實對腎臟受傷更大。因此提醒民眾應避免在大太陽下過久,也建議農民、戶外工作者等高危險群要多補充水分、注意熱傷害,並定期做腎臟檢查。

💪🏻2024健康生活大調查~填問卷抽萬元健身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