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椰林講座 邀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切哈諾沃到校演講
國立臺灣大學去年起設置椰林講座,針對全球重要議題或新興科技重點領域,邀請國內外具有卓越成就或國際影響力的學界及企業界人士到校演講,以拓展師生的國際視野。第五場椰林講座邀請到2004年諾貝爾化學奬得主亞倫‧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教授,以「The Revolution of Personalized Medicine – Are we Going to Cure all Diseases and at What Price ?」為題,向臺大師生說明生化技術的發展如何帶動醫藥研究的第三次革命,以及未來個體化醫療與個人隱私之間的潛在挑戰。
切哈諾沃教授說明,藥物開發是從1930至1960年代的「偶然性」(Serendipity)階段開始,其中最為經典的是盤尼西林的發現。其後數十年科技的進步,讓科學家可以從數以百萬計的化合物中找出有藥效的小分子,這種「化學物庫篩選」的方式為藥物研究帶來第二次革命性的改變,降膽固醇藥物 Statins的開發是其中的代表者。
切哈諾沃教授指出,進入21世紀,基因序列分析與編輯、幹細胞、造影技術等的突破,帶來醫藥治療第三次的革命,不但「個體化」(Personalized)、「預測性」(Predictive)、「預防性」(Preventive)、「病患參與性」(Participatory)成為指標性慨念,甚至病患可以被重新定義為受精前的卵子與精子,疾病是序列有問題的基因,治療則是基因序列修正。這些變革並非將發生在遙遠的未來,而是正在當下發生中。
切哈諾沃教授認為,隨著人均壽命的增加,新的疾病很可能會隨之出現。同時在最後,切哈諾沃教授也給出一個深刻的結語:對社會最大的保障,或個人道德的守護,並非知曉及解決所有的潛在問題,而是對未來保留某一程度的不確定性。
演講後師生提問非常踴躍,從基礎研究領域的開拓,病患與醫者的關係,到社會資源分配的原則等。切哈諾沃教授對於提問都給予充滿洞察力的回應,且兼具睿智與幽默,與會聽眾收穫豐碩。他也以自身經驗鼓勵師生,縱使學術之路會遇到許多茫然、困難與挫折,但唯有努力不懈的堅持下去,才能在研究上有所成就。
臺大校長陳文章表示,切哈諾沃教授是以色列理工學院醫學院的傑出教授,獲獎無數,包括2000年的拉斯克醫學獎和2004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同時也是許多著名機構的成員,包括以色列科學和人文學院、梵蒂岡科學院,以及美國國家科學院和醫學院的外籍院士。切哈諾沃教授發現泛素介導的蛋白質降解在許多細胞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該系統的異常是許多疾病機制的基礎,其中包括某些惡性腫瘤和神經退化性疾病。
臺大說明,椰林講座所邀請的講者,都是具備國際聲望的學者或專家,或是臺大講座教授、傑出校友、名譽博士以及傑出企業家等,期盼藉由重量級貴賓的現身說法及經驗分享,帶給臺大師生更多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