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整建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 呼吸器脫離率平均達50%以上

觀傳媒 報導
觀傳媒 報導

(觀傳媒雲林新聞)【記者洪佳伶/雲林報導】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成立RCC已有20年,為提供給病友更棒的照護品質,近日將病房重新整建,馬惠明院長表示,RCC整建後目前共有6間病房,每間病房都有完善的設備,包含呼吸器、生理監視器,標準負壓隔離設備,包含前室與主病室,另外還有視訊監視器與通話系統,可迅速掌握病人動態,且病房設計採用一人一室。RCC除了照護一般呼吸衰竭的病人外,對於未來新興呼吸道傳染病的患者,也有預作照護的準備。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於2003年SARS疫期結束後成立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英文為respiratory care center,簡稱為RCC,主要收治急性期後仍困難脫離呼吸器的病人,亦即呼吸器使用超過21天的呼吸器依賴病人,並比照全民健保呼吸器病人試辦計畫來辦理。周建宏主任指出,呼吸器脫離困難有很多原因,其中包含,意識不佳無法維持呼吸道暢通、呼吸肌肉力量不足、嚴重感染及心血管系統疾病等共病症也會導致呼吸系統受到影響。

周建宏主任表示,臺大醫院雲林分院RCC是由胸腔科專科醫師負責,打造以病人為中心照護之病房,照護團隊包括護理師、呼吸治療師、藥師、營養師、復健科等團隊,給予病人全方位照護,幫助病人排除呼吸器脫離困難的原因,能於住院期間及早脫離呼吸器。

陳崇裕醫務特助說明,本院RCC有兩個特點,每間皆為獨立病室且標準負壓隔離設備,平時作為呼吸訓練場所,而在疫情來襲時,緩解加護病房收治的能量,此外我們在整建時特別規劃肺復健室,提供急性期後仍脫離不了呼吸器病人緩衝的時間,由專業的呼吸治療師與復健師協助病人減少呼吸器的使用,同時進行復健訓練,讓病人及家屬減少照護上的壓力,幫助病人穩扎穩打地練習吞嚥與復健訓練,而呼吸器脫離率平均可達50%以上。

馬惠明院長表示,對於可能長期呼吸器依賴的病人,本院也有相關出院準備服務,以利病人能進一步轉介至慢性呼吸照護病房或居家照護,提供病人連續性的照護。為了提高長期呼吸器依賴之病人生活品質,住院期間本院也提供氣管造廔口的相關資訊給病人及家屬參考,透過氣管切開術的執行,也讓長期依賴呼吸器的病人有較高的舒適性與安全性,有些病人也能經口進食與發聲說話。
馬惠明院長表示,對於可能長期呼吸器依賴的病人,本院也有相關出院準備服務,以利病人能進一步轉介至慢性呼吸照護病房或居家照護,提供病人連續性的照護。為了提高長期呼吸器依賴之病人生活品質,住院期間本院也提供氣管造廔口的相關資訊給病人及家屬參考,透過氣管切開術的執行,也讓長期依賴呼吸器的病人有較高的舒適性與安全性,有些病人也能經口進食與發聲說話。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亞RCC整建後目前共有6間病房,每間病房都有完善的設備。(圖/記者洪佳伶攝)

周建宏主任表示,在臺大醫院雲林分院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中,有段感人的故事,高齡87的阿嬤因呼吸衰竭經醫師評估後進行氣切,就在家屬認為一旦氣切就無法說話,也無法吃東西陷入絕望的時候,透過團隊的協助,呼吸治療師運用發聲閥訓練讓病人可以說話,阿嬤首度開口說的第一句話竟是「挖就想賣拎咖啡!」原來阿嬤在家的時候每天都有喝咖啡的習慣,團隊藉由語言治療師進行吞嚥訓練,讓阿嬤品嚐到她最愛的咖啡,展現幸福洋溢的微笑,透過醫療團隊合作,氣切患者也能重「食」生活好滋味!

周建宏主任表示,呼吸器依賴的病人仍有相當比率已處於生命末期無法脫離呼吸器,對於病人及家屬如何減少痛苦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課題,本院對於於生命末期的病人也有安寧團隊的介入,讓病人及家屬都能選擇最圓滿的方式,化解病人的痛苦,也獲得身、心、靈方面的慰藉。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亞急性呼吸照護病房(RCC),供有復健儀器給病友使用,圖為周建宏主任示範教學。(圖/記者洪佳伶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