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新學年度2系所更名 緊密扣合專業、拓寬學生出路

因應產業人才需求及全球趨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宣布,今年8月起,成立70年的「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將更名為「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以反映實質專業;成立30年的「環境教育研究所」,將所名調整為「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加強研究領域跨域連結。

臺師大教務處申請112學年度院系所班組學位學程增設調整案及招生名額,已獲教育部核定,預定招收大學部1747人、碩士班1530人、博士班213人、碩士在職專班797人,總計招生4287人。

人發系改名「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 系名緊密扣合專業

人發系成立於民國42年8月,原系名為「家政系」,民國55年改名為「家政教育學系」,長期為國家培養優秀的國中及高中家政師資,隨後又於民國71年成立碩士班,85年成立博士班。

因應少子女化、高齡化社會來臨,人發系在民國91年更名為「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前瞻性地以人類發展生命歷程觀點為基礎規劃課程。更名後,歷經數次變革,於民國93年分三組招生: 家政與家庭生活教育組(民國99年更名為家庭生活教育組)、幼兒發展與教育組、營養與餐飲組(民國99年更名為營養科學與教育組)。

之後歷經了數次變革,營養科學與教育組於民國107年從人發系獨立,成立「營養科學學士暨碩士學位學程」。因此,107學年度開始,人發系學士班、碩士班為學籍分二組,博士班則為招生分二組,這也成為人發系改名契機,希望透過系所更名,更彰顯系上幼兒與家庭兩大專業主軸。

人發系王馨敏主任表示,更名為「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除了配合學校校務發展組織重整,重新調整系名,也藉此機會於新系名中更明確彰顯幼兒與家庭兩大領域師資及專業內涵,已獲學生及系友認同。

王馨敏主任指出,目前系名中的人類發展(Human Development)雖然也涵蓋了幼兒時期,但名稱太廣泛,較難以凸顯出幼兒發展與教育組對於早期生命階段的高度關注;而加入「科學」二字,是想凸顯出「以家庭為系統性知識」的專業主體性。

這次更名為「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將能讓高中應考生一目瞭然,補足未能及時探究學系內涵時可能引發之不必要誤解,影響入學後之學習興趣。此外,對於系上學生而言,由於新系名更能凸顯幼兒與家庭專業的實質內涵,使得未來雇主將能直接從系名理解系上學生的專業知能,更可利於學生順利接軌職場。

拓寬學生出路 環教所所名調整為「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

臺師大環教所於民國82年開始招生,為全臺灣首創,今年將迎來30周年所慶。原本的研究範疇設定在教育,未來將延伸到「管理」,研究內涵也從「環境」擴展到「環境、社會、經濟併列」。

環教所方偉達所長表示,所名調整為「永續管理與環境教育研究所」後,加上永續管理的招牌,未來將以管理科學角度,探究環境、社會與企業治理,拓展學生未來出路。

未來碩班將分兩組招生,各招收10位學生,「環境教育組」著重以軟性的教育,由下而上從環境學習和永續教育層面為學生引進環保觀念;「永續管理組」則是以硬性國家政策及企業規劃進行永續策略發展,進行聯合國永續發展17項永續發展目標研究,從上而下帶動企業的綠能管理及營運,以及韌性社會、永續城鄉環境的整體發展。

方偉達所長指出,永續管理在臺灣各大學原本僅是學分學程,臺師大在原有環境教育的基礎上,擴大頻寬,則選擇設立獨立的研究所。這次所名調整後,環教所將成為永續所,除了在環境教育研究端更為精進之外,更要強化永續發展研究端,新聘曾在政府有實務經驗的專任和兼任教師,並且新增20門課程,例如碳管理、循環經濟、環境經濟學、環境心理學、永續區域規劃與管理等課程,推動永續發展和環境教育。

他說,永續所學生畢業後,可進入管理顧問公司,協助企業撰寫企業永續發展報告書、輔導企業成為綠色公司,使用綠電、節能減碳,進而拓展產品市場。近年來,所上積極參與區域與地方永續等研究,並與國際著名大學或研究中心合作,希望吸引亞洲各地學子,成為亞太永續教育區域核心。

臺師大112學年度系所調整,人發系、環教所將更名。(臺師大提供)

另外,112學年度起,因多數現職中小學教師已取得碩士學位,無在職進修需求,因此政治學研究所將裁撤已停招的三民主義教學、法律與生活教學、以及國家事務與管理等三個碩士在職專班;科學教育研究所則是裁撤已停招的科學教育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體育與運動科學系體育行政教師碩士在職專班將停招。教育學系的教育管理與課程教學領導碩士在職專班,則更名為「課程領導與教學實踐碩士在職專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