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師大與耶魯大學跨國研究 發現親子共讀提升嬰兒語言發展

計畫主持人臺師大人發系王馨敏副教授說明研究成果
計畫主持人臺師大人發系王馨敏副教授說明研究成果
臺師大暨耶魯大學合組跨國研究團隊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大合影 (從左至右依序為臺師大人發系王馨敏副教授、宋曜廷副校長、美國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主任 Prof. Kenneth Pugh、臺師大吳正己校長、中央研究院曾志朗院士、UNESCO Chair Prof. Heikki Lyytinen、臺師大教育學院田秀蘭院長;臺師大提供)
臺師大暨耶魯大學合組跨國研究團隊研究成果發表記者會大合影 (從左至右依序為臺師大人發系王馨敏副教授、宋曜廷副校長、美國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主任 Prof. Kenneth Pugh、臺師大吳正己校長、中央研究院曾志朗院士、UNESCO Chair Prof. Heikki Lyytinen、臺師大教育學院田秀蘭院長;臺師大提供)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今天(17日)舉行記者會,攜手美國耶魯大學「大腦發展與學習聯合實驗室」研究團隊發布突破性成果,研究顯示6個月大嬰兒大腦預測力能夠決定其後續的口語詞彙能力,而透過親子共讀,將可強化嬰兒大腦的預測力。

 

臺師大與美國耶魯大學合作,在2019年成立「大腦發展與學習聯合實驗室」,跨國團隊以臺灣嬰兒為研究對象,讓嬰兒反覆學習「聽到聲音就會看到圖片」的對應關係,之後在測試階段隨機省略緊接著聲音出現的圖片,同時以「功能性近紅外光光譜儀(fNIRS)」收集大腦枕葉神經活動;結果發現,因為嬰兒大腦能夠預測圖片會緊接著聲音出現,所以即便圖片沒有出現,枕葉也會產生神經活動,團隊稱此神經活動為大腦預測訊號,顯示嬰兒的大腦預測力。

 

研究團隊發現6個月大嬰兒的大腦預測訊號越強,在12個月及18個月大的口語詞彙就越多,同時早期親子共讀會促進語言發展,因為大腦預測力關鍵性地強化相關連結。計畫主持人臺師大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王馨敏副教授表示,可能是因為親子共讀過程中,照顧者會使用預測性問題進行互動,譬如說會問說「要不要猜猜看接下來我們會看到什麼動物呢?」,雖然嬰兒不見得能夠進行口語的回應,但在這樣的過程當中,就是藉由繪本的共讀提供較為結構性的情境,讓孩子的大腦能夠在此情境中反覆練習預測未來的新訊息。

 

專程來臺的哈斯金實驗室主任肯尼斯皮甫(Kenneth Pugh)指出,這項研究成果是神經科學研究與教育研究雙向鏈接的第一步,期許未來能連結基因研究,從環境、基因、早期認知神經發展對嬰幼兒發展有多面向的了解,也期望很快能見到研究成果在教育現場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