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存現隱憂 5成民眾對自己原生文化不熟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鍾宗憲(中立者)發表最新調查。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鍾宗憲(中立者)發表最新調查。

臺師大進行「國人對於文化、文化教育的看法」調查,發現閩南人相較於其他族群,最了解自己的文化,即使如此,也有超過5成的民眾,對自己的原生文化不熟悉,學者建議,認識自己的語言與文化,最好還是從家庭教育做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鍾宗憲的文化教育策略研究團隊針對臺灣閩南、客家、原民及新住民等各族群進行文化及文化教育的調查,今年8月31日到9月2日以電話訪問,有效樣本為1077份。

 

鍾宗憲教授指出,調查呈現隱憂,只有5成民眾了解自己的原生文化,表示民眾對自己文化的不熟悉,但值得肯定的是有9成民眾認同自己的族群,並有8成願意認識其他文化,也認同了解國家文化重於了解其他族群文化,鍾宗憲教授說,這有助於族群文化融合。〈bite〉

在文化教育方面,超過半數的受訪民眾認為家庭教育最為重要,超越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這項觀點反映在語文教育上,有7成2的民眾同意國語文、本土語文的能力弱化會造成傳統文化的流失,還有8成5的民眾認同落實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不是閱讀學習,而是行動參與,但矛盾的是,多數家庭在家以國語交談,並著重英語教育,在家不一定講母語,鍾宗憲教授鼓勵在不同場合使用不同語言,家長多與孩子使用母語交談,若無法流利的使用,先從簡單的字彙開始,對母語保存有一定的幫助。

 

若以學校育來看,受訪民眾表示語文類科、社會類科是求學過程中認識文化的兩大課群。鍾宗憲教授也指出,相較於高中階段有中國文化基本教材等課程認識文化,國中小學僅有鄉土語言課,建議小學階段規劃各族群節俗的相關教材,並期待能夠增加俚語、諺語或熟語、成語等項目,學習多元語言,以此向上延伸到各領域課程;甚至可以通過簡易的傳統文獻閱讀,方便順利銜接國中、高中的文言文原典教育。

 

此外,調查也指出國人認為生活中最容易接觸文化的場合,以「宗教祭祀」與「藝文展演」較高,其次包含「網路社群」、「節日禮俗」、「影視閱聽」、「旅遊休閒」、「人際往來」與「日常飲食」等場合的占比也高於2成,專家建議可以多參與相關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