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南迴第一間診所開業 「超人醫師」願守護鄉親

記者楊艾庭/臺北報導

你能想像嗎?南迴公路上超過100公里沒有一家醫院,這個距離可以從臺北到苗栗。當地民眾常須遠赴臺東市區就診,而且車程至少1小時以上才能到達最近的大型醫院,交通費用、路程距離、時間急迫等因素交錯,醫療的可近性是當地居民最迫切需要的。

人稱「超人醫師」的徐超斌,七歲時經歷妹妹因「來不及」就醫而在途中枉死,在月光下許了「我要當醫生」的心願。長大後成為優秀的急診科主治醫生的他,毅然決然放棄都市醫院的高薪待遇,回到家鄉擔任臺東縣達仁鄉衛生所醫師。39歲盛年,他因積勞成疾中風病倒。剛從死神手中脫逃的日子裡,面對無法使喚的病體,曾讓他數度想要放棄自己,然而讓他終究沒有這樣做的原因,除了骨子裡不想被擊倒的韌性外,更是因為每一位病人對他的信賴,以及鄉親的期待與鼓舞。

徐超斌:「不只是成立醫院,而是一條讓人安心回家的路」

依循著山林的呼喚回到家鄉的徐醫師,應和著部落的心跳聲,在東海岸築起了夢,而這個夢並不只是一所醫院,而是一條讓人安心回家的路。從醫生變成病人,使他更堅定要為南迴醫療發聲的信念。為實現南迴醫院的夢想而設立醫療財團法人南迴基金會。自基金會成立以來,透過不斷與衛福部、地方政府交換意見,請益諸多具有偏鄉醫療服務經驗的單位與專家,梳理盤點東部地區的醫療照護資源,根據客觀條件的變化做滾動式修正。南迴基金會董監事更是一群強而有力的智囊團,陪伴南迴基金會披荊斬棘,始能促成南迴美事。藉由楊力州導演的視角、公益大使鍾欣凌的呼籲、及默默支持基金會的生火者們,透過捐款、為粉絲頁按讚,或是點開「超人醫師加油站」podcast的每雙手,讓更多人關注南迴醫療,形成善的循環。

南迴診所結合「定點門診」及「居家醫療」

南迴行動醫療計畫優先以居家護理、居家醫療模式分三部曲階段式進行:於110年設立第一部曲「南迴居家護理所」,開始啟動行動醫療計畫,針對偏鄉醫療最大的困境,交通問題(幅員廣闊、公共建設有限、患者行動不便等因素)定調以行動醫療為主要服務模式,優先以居家護理與醫療,走入病人家中。

將客廳當作診間、讓臥房變成病房,使患者在自己家中得到專業的治療與照顧,建立療癒身心靈的醫病關係。居護所自110年8月成立至今年5月,個案服務總人數690人,總訪視人次為1,227人次。緊接著於111年籌設第二部曲「南迴診所」,並於今年6月底正式營運,地點設置在臺東縣大武鄉,以「定點門診」與「居家醫療」為主要服務項目。

目前南迴診所的醫事人員組成為主責醫師(徐超斌)一名、義大醫院支援醫師一名、護理師三名、醫務人員二名,預計就診量每月500人次。定點門診時間以週一至週五為主,週三下午僅有居家醫療服務無門診,週五全天為義大醫院醫師支援門診服務,徐超斌醫師進行居家醫療服務。

以家醫科中的內科、外科、婦科、小兒科基礎治療為主,若經診斷後需其他專科如心臟、腸胃等診療,將轉介至大武衛生所暨南迴線緊急醫療照護中心。若是重大疾病、緊急治療或手術等的急重症病患即轉介臺東馬偕醫院、臺東基督教醫院、衛生福利部臺東醫院診治,身心科轉至臺北榮民總醫院臺東分院進行治療。而檢驗項目則與高雄的檢驗所合作。南迴診所未來將與臺東、高雄等多家醫療機構合作,把握治療的黃金時刻,降低「來不及」挽回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