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生美館多元音樂扶植計畫 5族群展現歌謠之美

由文化部指導、國立臺東生活美學館主辦的「109年多元音樂扶植計畫-歌謠傳唱系列」,5個歌謠傳唱班已完成研習,並於鐵花村波浪屋前舉辦聯合成果分享會,展現學習成果。

臺東生美館指出,該計畫今年共有魯凱族語、海岸阿美族語、閩南語、客家語及新住民越南語5個歌謠傳唱班,進行歌謠傳唱活動,日前各班已經完成35小時研習,透過專業的教師教導、歌謠傳唱,落實音樂本土化、向下紮根傳承。

聯合成果分享會由各班學員上臺發表學習成果,包含客家歌謠以活潑溫馨的農村生活、曲調,呈現族群的歡樂特性;閩南歌謠以歌聲搭配道具呈現民國50、60年代的閩南人生活模式。

阿美族歌謠則以樂觀及對天的感激,加上傳統舞蹈,展現阿美熱情;魯凱族的傳統歌謠以渾厚的歌聲呈現對榖物的珍惜;越南族語以唯美的歌舞劇呈現新住民及二代之間的情感交流及思鄉之情。

臺東生美館表示,客家歌謠不分族群皆可傳唱的「廣」、新住民越南歌謠對家鄉思念向下傳承的「深」,以及原住民歌謠的美及力道,還有閩南歌謠的原聲原味,讓此次的成果分享豐富多彩。

館長李吉崇表示,音樂來自於生活,因為音樂大家相聚在一起,參與計劃的伙伴,從生活及社區部落的需求出發,讓精彩的活動計劃發生,也成為生命中美好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