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港音樂劇皇都電姬 10月7日臺南登場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阮劇團、香港劇場空間合製《皇都電姬》臺粵語音樂劇,取材臺南麻豆「電姬戲院」和香港北角「皇都戲院」,這2間真實戲院因為影業沒落,成為搶救中古蹟或面對商業轉型,各自面對保存問題,點出語言與在地文化傳承命題,10月7至9日於臺南市立文化中心登場,11月29、30日進駐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購票觀眾能解鎖獨家限量「臺灣瀕危語言NFT」,成為保存臺灣母語文化重要推手。

《皇都電姬》劇名取材一臺一港2座有相似命運的戲院,演員陣容堅強,包括飾演電姬戲院老闆的李辰翔、電影放映師程伯仁、電影女明星張瓈丹、失憶男子鄭國偉,還有周家寬、周政憲、許照慈、張海晴、賴沅汰、鄭錡雯、蔣麗瑩等,加上動聽臺、粵語歌曲,震撼人心。

1938年臺南仕紳建造「電姬館」,播放黑白默片,後更名「電姬戲院」,除黑白電影,也上演歌仔戲與布袋戲,歷經只能說國語不能說臺語歲月,現只剩下古蹟,見證語言歷史更迭。

香港商人歐德禮1952年創辦「璇宮戲院」,邀西方古典音樂家演出,擔任文化交流角色,1959年因營運權更名「皇都戲院」,播映西洋電影與國語片,1997年香港回歸,皇都戲院歇業改為桌球社,2017年列為一級歷史建築。

《皇都電姬》臺粵語音樂劇,取材臺南麻豆「電姬戲院」和香港北角「皇都戲院」。(阮劇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