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國際科展頒獎 29作品將赴外為國爭光

記者劉昕翊/臺北報導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今(2)日舉辦「2024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頒獎典禮,共頒發數學、物理與天文學、化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動物學等13學科大會獎,以及大會最高榮譽「青少年科學獎」得主;更宣布將由48位同學代表臺灣參加國際科學博覽會,為國爭光。

今年包括我國在內,共有27個國家或地區,包含瑞士、南韓、巴基斯坦、菲律賓、泰國等207件優勝作品、347位學生進入決賽,創歷年新高,最後共有國內133件、國外54件作品獲獎,其中,最高榮譽「青少年科學獎」得主,分別為動物學科的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張翊慈、張敏虹,以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陳以哲獲獎;國外青少年科學獎則由地球與環境科學科、來自美國的Elizabeth S. Djajalie獲獎,皆由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親自頒發。

來自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的張翊慈、張敏虹以作品《探討內源性大麻素對果蠅細胞自噬與生理功能的影響及角色》奪得「青少年科學獎」,研究利用果蠅作為模型生物來探討內源性大麻素2-AG對細胞自噬及生理功能的影響,不僅提供對內源性大麻素在生物體中作用的新見解,也為神經退化性疾病的未來治療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另一位獲得「青少年科學獎」是來自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陳以哲,針對隨著資訊科技的快速發展,惡意程式的不斷威脅,以《惡意程式無所遁形—以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實現惡意程式之識別》為題,選擇使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進行研究,並輔以多種良性和惡意執行檔作為訓練資料,訓練模型以區分良性和惡意程式,同時,還進一步比較多種自然語言技術識別惡意程式成效的差異,用以提高電腦對惡意程式的辨識能力。

國外青少年科學獎則由來自美國的Elizabeth S. Djajalie以作品“Quantitative environmental DNA metabarcoding for the enumeration of Pacific salmon (Oncorhynchus spp.)“獲獎,探討定量eDNA元條形碼是否能準確測量6種魚類的豐度,並發現eDNA有望成為魚類物種計數的替代或補充方法。

另外,今年也新增頒發優良指導老師獎,獎勵累積連續5年指導學生參加國際科展並入選的作品指導老師,共有19位老師獲獎;針對不同研究主題,分別頒發美國心理學會獎、體外生物學學會獎以及耶魯科學與工程學會獎等3項特別獎。

此外,大會更從獲選作品中選出29件作品、48位同學,將分別代表臺灣參加今年度的美國國際科技展覽會(ISEF)、亞洲科學展覽會(ESA)、瑞士國際人才論壇(ISFT)、突尼西亞國際工程與科技節(I-FEST2)、土耳其國際音樂科學工程能源博覽會(BUCA IMSEF)及義大利(FAS)等國際科學博覽會,期許每一位國手皆在國際舞台發光發熱。

大會更從獲選作品中選出29件作品、48位同學,將分別代表臺灣參加今年度的美國國際科技展覽會(ISEF)等國際科學博覽會,期許每一位國手皆在國際舞臺發光發熱。(記者劉昕翊攝)

今年也新增頒發優良指導老師獎,獎勵累積連續5年指導學生參加國際科展並入選的作品指導老師,共有19位老師獲獎。(記者劉昕翊攝)

教育部常務次長林騰蛟親自頒發大會最高榮譽「青少年科學獎」,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附屬高級中學的陳以哲獲得。(記者劉昕翊攝)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於今(2)日舉辦「2024臺灣國際科學展覽會」頒獎典禮,共頒發數學、物理與天文學、化學、地球與環境科學、動物學等13學科大會獎。(記者劉昕翊攝)

來自臺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級中學的張翊慈、張敏虹以作品《探討內源性大麻素對果蠅細胞自噬與生理功能的影響及角色》奪得「青少年科學獎」。(記者劉昕翊攝)

國外青少年科學獎則由來自美國的Elizabeth S. Djajalie奪得。(記者劉昕翊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