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城鄉健康研究中心 科普化台灣空氣品質演變與國人肺癌狀況
因應Covid-19關係,臺灣城鄉健康研究中心由過去實體學術研討會轉為新媒體時代,持續的以台美產、官、學、媒等界的觀點,探討台灣空氣品質演變與國人健康之間的關聯,提供台灣未來空氣品質政策精進方案研議之參考依據。8分鐘科普影片連結,帶您快速瀏覽台灣空氣品質現況: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OPr83ekhmk&t=329s
以國際實證醫學,淺談臺灣空氣品質與民眾健康關係
美國環保署研究:室內空污是室外的2~5倍:
臺灣城鄉健康研究中心指出:一般民眾待在室內(家中、工作場所)的時間很明顯比待在室外還要久,這一現象加劇了學界評估空氣品質與民眾健康風險的難度。真要了解空氣品質與國人健康關係,就要考慮室內空氣因素,不然花人民納稅錢所做的研究報告書,其研究結論往往只能當作是假設性參考。
現行學術界的研究,因考量到個別民眾室內空氣品質標準差異大,所以普遍都用環保署(或自行測量)的戶外測站數據,假想為民眾呼吸的暴露數值,再假設當地民眾都呼吸到一樣的空氣來源,再用電腦模擬推算民眾得病的健康風險。這一系列充滿假設性的研究,最大的問題源頭在於:「民眾日常所呼吸到的空氣,根本不是研究人員所假設的空氣樣本」。
研究中心特別呼籲,這一系列基於假設再假設的空氣品質與健康研究,需要清楚說明其研究限制,不要只用聳動的媒體標題來嚇一般民眾,進而產生無謂的群體恐慌。
透過「年齡標準化」來觀察台灣男、女性之間的肺癌發生差異,原因出在於「年齡老化」與「室內空污」
談到空氣品質,大家常常可以聯想到的相關癌症,也就是廣為人知的「肺癌」。根據國民健康署官方資料統計,「肺癌」仍然是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的第一位,同時這也是全世界已開發國家的現象,台灣並非世界特例。
美國流行病學學院的蔡善璞院士表示:觀察台灣男性罹患肺癌的人數雖然是持續增加的,但透過「年齡標準化發生率」的方式,發現主要原因是因為「人口老化」帶來的影響。
再看到女性罹患肺癌的部分,「標準化發生率」和「發生人數」這幾年都在持續的攀高當中,其中原因,除了二手菸的影響外,可能跟室內空氣污染脫離不了關係。
各種健檢方法都有其利與弊,要注意偽陽性所帶來的傷害,不要傷害到原本你想幫助的人。
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對於重度吸菸者確實可以達到有效的保護力,但若用在對於一般健康民眾身上,就有可能會產生過度的診斷與過度的發現。
根據美國權威學術機構實際追蹤觀察報告指出:用LDCT篩查可能也會導致偽陽性結果,產生「不必要的檢查」和「侵入性手術」及「過度診斷」,更因為健檢的假發現,增加「假病患」生理與心理痛苦增加,更在極少數情況下還有因「無謂的輻射引起的癌症」。
台灣空氣品質仍有改善空間,可借鏡美國舊金山灣區政府經驗:
前舊金山灣區政府協會(ABAG)執行主任Dr.Eugene Leong經驗分享指出:「大型工業的汙染排放,可以透過最新技術控管,進而顯著的減少排放,甚至可以從投產量就能精準預測未來的廢氣排放濃度。
我們進一步分析工業區情況,研究數據中發現,可能是工業區的排放管制上受到嚴格的管控,反而改善程度最佳,這也符合美國加州空氣品質的改善經驗。臺灣城鄉健康研究中心進一步分析台灣環保署數據,比較北中南五大工業測站,分析數據指出:雲林台西、麥寮工業測站空品濃度最佳。但小型汙染源(加油站、汽機車、乾洗店、油漆、美髮噴霧罐等)持續產生的VOCs,卻鮮少被關注提及」。
台灣每年罹患肺癌的人數節節攀升,是刻不容緩的公共衛生議題,臺灣城鄉健康研究中心希望透過精簡科普短片及國際科學數據,讓社會大眾盡可能的客觀看待空氣品質和健康之間的關係。
如果讀者還想要了解更多精彩且完整的內容,歡迎在臺灣城鄉健康研究中心頻道內點選完整版影片觀看。最後,「科學的真實意義,常被意識型態左右」,科學不應該泛政治化,台灣的產、官、學、媒等界都應該同心協力,一同為台灣未來的空氣品質做出努力與奉獻。
版權聲明:上述圖文未經臺灣城鄉健康研究中心授權,不得以任何形式轉載、重製、散布、公開播送、出版或發行本文內容。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