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民主蘭城尋蹤」新書發表會 游錫堃:新書宗旨在追尋民主源流、重建宜蘭精神、推動舊城振興

立法院長游錫堃出席「臺灣民主蘭城尋蹤」新書發表會,立委陳歐珀到場力挺。(記者董秀雲攝)。
立法院長游錫堃出席「臺灣民主蘭城尋蹤」新書發表會,立委陳歐珀到場力挺。(記者董秀雲攝)。

▲立法院長游錫堃出席「臺灣民主蘭城尋蹤」新書發表會,立委陳歐珀到場力挺。(記者董秀雲攝)。

今年適逢「治警事件」屆滿一00週年,歷經多年整理編撰、實地踏查及許多專家學者的支持與幫助,仰山文教基金會近日出版《臺灣民主蘭城尋蹤》新書,並於今(二)日邀請此書編著者立法院長游錫堃及作者楊晉平老師,一同參與《臺灣民主蘭城尋蹤》的新書發表會。立委陳歐珀、宜蘭縣政府秘書陳志信亦蒞臨致詞,表達此書對推動深耕地方文史、發揚先賢民主精神的肯定。出席貴賓:縣議員陳俊宇、縣議員謝燦輝,碧霞宮主委陳宗林、碧霞宮副主委游正一、仰山文教基金會董事長莊秀梅、羅東社區大學校長吳國維、前宜蘭社區大學校長張捷隆、慈心華德福創辦人張純淑、慈心華德福校長羅心慧、宜聯鋼鐵公司董事長王信豐、全聯善美的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羅欣怡等多人。新書發表活動在游院長為現場民眾簽書會中劃下完美句點。

與會人士分享台灣民主百年追求及五次重大結社與宜蘭先賢的關係,也一同了解被譽為「蘭城民主四傑」的宜蘭先賢石煥長、蔣渭水、蔣渭川、郭雨新等人,對於台灣政治思想啟蒙與傳承對台灣民主的影響。並深入探討宜蘭城內前清進士楊士芳、「抗日三猛」之一簡大獅及仰山書院存在的直接或間接性關聯,以區域地緣關係角度去認識宜蘭北門口以及蘭陽先賢對於台灣民主努力奮鬥的故事。

立委陳歐珀致詞中提到,台灣人從日治時期開始,歷經國民黨政府的高壓統治,皆不斷地爭取民主自由。回顧這段歷史,每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背後不僅有宜蘭人的身影,宜蘭人更擔當火車頭的角色,一棒接一棒為台灣的民主自由貢獻心力。他感謝宜蘭鄉親的參與,一同藉由此書去了解屬於宜蘭人的民主榮光。

游院長以簡報形式講解,當年蔣渭水、石煥長出身地處偏遠、人口稀少的宜蘭舊城,如何能在「治警事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並支持蔣渭水領導的「臺灣文化協會」推動臺灣文化啟蒙運動?其後,一九二七年「臺灣民眾黨」、一九四六年「臺建協」臺灣省政治建設協會、一九六0年「中國民主黨」、一九七九年「美麗島雜誌社」、一九八六年「圓山組黨」等臺灣五大組黨運動中,宜蘭人又為何總是扮演重要角色?其中更點出本書三大宗旨,追尋民主源流、重建宜蘭精神、推動舊城振興,並邀請與會嘉賓參與五月十九日、五月二十日在宜蘭大學舉辦的「臺灣民主,蘭城尋蹤」學術研討會,一同探討屬於蘭城的歷史,發揚地方先賢不畏艱難、爭取民主的努力與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新書發表會選擇在碧霞宮舉辦,是因為碧霞宮建於一八九九年,是全台首間祭祀岳飛的廟宇,已有一二四年的歷史,一九九七年由當時擔任縣長的游院長指定為宜蘭縣的第一座縣定古蹟,更是全台灣第一座由縣政府指定的縣定古蹟。踏進碧霞宮迎面而來兩根楹柱上,有刻一句對聯「文官不愛錢、武官勿惜死」,斗大的金字映入眼簾,因此相傳宜蘭縣出身的政治人物比較清廉,例如蔣渭水、郭雨新就是受到碧霞宮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