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治安真的越來越差嗎?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圖片來源:Getty image

⊙陸泗

每每在社會上發生重大刑事案件後,網路社群中便會出現一種聲音:「這幾年的治安越來越差了,好懷念以前民風純樸的年代…」,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剛好最近這種說法又在外役監收容人逃脫且殺害兩名員警的事件下不脛而走,或許我們可以透過這個契機,先從我國的相關官方資料一窺端倪。

要探討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將目標鎖定在某些犯罪類型,因為以常理來說,較易引起人們產生情緒反應的重大犯罪型態,包含:故意殺人、擄人勒贖、強盜、搶奪、重傷害、重大恐嚇取財、強制性交七種犯罪類型,才會受到新聞媒體、網路社群的關注、報導與討論。

因此,我們就先從警政署近20年的暴力犯罪總數統計看起(圖1)。可以發現,不論是發生件數或嫌疑犯人數,從民國91年至110年都呈現出穩定降低的趨勢,所以,我們單從暴力犯罪的數量來看,臺灣的治安可以說是越來越好,這跟部分媒體或社群上營造出現今的臺灣是個「治安敗壞的社會」,可說是有所出入。

圖1 暴力犯罪概況(來源:警政統計)
圖1 暴力犯罪概況(來源:警政統計)

但若只看暴力犯罪,確實無法瞭解台灣整體犯罪狀況的全貌,因為我們可以從法務部的法務統計發現(圖2),近幾年地檢署的偵查起訴人數中,其實《毒品危害防制條例》、公共危險罪才是各犯罪型態中的大宗,光這兩種犯罪就佔了整體近四成左右,然而,除非公共危險罪中的酒駕、縱火或其他行為而致人於死傷,否則這些犯罪行為並不會受到新聞媒體的青睞,也自然不是一般民眾對於治安好壞的評斷標準。

圖2 地方檢察署偵查起訴人數(來源:法務統計)
圖2 地方檢察署偵查起訴人數(來源:法務統計)

再從警政署的刑案總數統計來看(圖3),雖然近20年來,每年刑案的嫌疑犯人數有微幅增加或持平的趨勢─犯罪嫌疑人仍須經過司法程序的偵查、起訴、審判,才會確定有罪與否。也就是說,警政統計中的嫌疑犯,再經司法偵查或審判後,有部分人可能是無罪的。但刑案案件總數卻是穩定下降。換句話說,這幾年的犯罪態樣,可能有許多都是集團性、組織性的犯罪活動,才會發生嫌疑犯人數上升,刑案總數卻下降的情況。

此種情形也回應到圖2,我們可以發現,許多占比極重的犯罪類型中,都可能是組織性的犯罪行為,像是毒品、詐欺、竊盜等,值得關注。從國外資料來看,全球資料庫調查網站Numbeo(2022)在近期公布的全球治安排名指出,臺灣的安全指數為全球第3,僅次於卡達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由此可見,不論是從國內、外的相關統計來看,臺灣的治安狀況,即使沒有大幅進步,也絕非部分人口中的「亂世」。

圖3 刑案總數概況(來源:警政統計)
圖3 刑案總數概況(來源:警政統計)

從前面的統計資料可以發現,這幾年臺灣的犯罪狀況並沒有嚴重惡化,也就沒有治安越來越差的狀況。既然如此,為甚麼我們有時會在看了新聞之後,產生「治安越加敗壞」的感覺呢?這或許可以從兩個層面談起:

一、科技的進步與嗜血的媒體

科技發展一直隨著時間推移而持續進步,在刑事偵查方面,裝備、策略上也都與之精進。現代的偵查手段,除了有著過往較缺乏的CCTV(閉路電視)和其他新興科技設備,得以讓檢、警、調的破獲率能有效提升之外,傳播科技的發達,也讓資訊流通的成本大幅降低,民眾能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的即時資訊。

但科技為生活帶來了便利性,也間接的促使新聞媒體成為嗜血巨獸。為了在眾多同業中殺出血路,新聞媒體從追求事實真相,轉變成搶快、搶多、搶收視率的商業導向。以治安事件為例,一旦社會上發生駭人聽聞的刑事案件時,媒體往往會大肆報導,且為了獲得比同業更好的收視率,更會從該案件衍生出其他相關新聞報導,小從嫌疑犯兒時的課業成績,大到其人際社交網絡或生命歷程,都被攤在螢光幕前一一檢視,甚至外溢為談話節目的討論議題。

然而,這樣「為新聞而新聞」的媒體文化,為何會成為臺灣主流新聞的常態?或許除了在檢討媒體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反思,媒體提供的資訊不外乎是受眾取向,這樣的新聞內容,難道不是多數群眾偏好所致?而新聞媒體將同一案件一再報導之下所產生的「曝光效應」,就會讓我們的腦中出現社會治安越來越差的錯覺。

二、確認性偏誤

確認性偏誤(confirmation bias),是指人們在解釋特定現象時,會朝著自己內心既定的想法或假設進行解讀,並選擇性的忽略事實。當人們在認定治安的好壞時,就可能因為確認性偏誤的關係,使得本身認知就與客觀事實相左的人,在解釋上便可能會自然而然偏向自己原先認知的立場。

舉例來說,對當今執政黨或某些政策不滿的人,在接收到刑事案件新聞時,便會產生「在某黨執政下,治安確實越來越差」的認知謬誤,但事實上,治安並未每況愈下,該人只是因為本身對政黨有負面觀感,而將其不滿投射至真實事件(也就是重大刑案),亦即以對自己有利的觀點去理解,將兩者做了錯誤連結。

綜上所述,這幾年臺灣的重大刑事案件雖然沒有明顯的減少,但也沒有大幅增加的趨勢,所以在解讀治安好壞這件事情時,我們可以多從國內、外的相關資訊或統計資料來解讀,才能獲得最接近客觀事實的社會現況。

作者為網路及社會現象觀察者

更多思想坦克文章

女王駕崩,國王萬歲!

女王伊麗莎白二世與冰山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