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第一石城 護城河通水啟用

【記者王雯玲/高雄報導】高雄市政府自106年起推動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左營舊城見城計畫,今年適逢高雄設州改制百年,也迎來邁入新里程碑的好消息。眾所期盼的護城河通水,是左營舊城第一個完成的主要歷史再造工程,再現台灣第一石城水岸風貌,護城河、東門城牆兩種城池核心元素相互輝映,展現水映城牆壯闊氣勢。今(2)日記者會一開始由臺灣豫劇團演出「當曹公遇見城隍爺」戲碼,透過曹公及城隍爺細數百年來左營舊城的變遷,其中,劇中對話曹公及城隍爺分別以河南話及閩南話演出,也象徵移民城市的族群融合。 市長陳其邁表示,今年適逢高雄設州改制百年,回顧百年前左營軍港及軍需工業的發展,正是高雄從農業時代轉變成以港灣、鐵路、工業為主的港灣都市的關鍵時刻。陳市長回想起94年代理市長期間,曾特別關注左營舊城護城河上一次改造通水的事宜;機緣巧合,再次擔任市長,恰好見證了護城河再次通水重生。舊城東門城牆在97年因颱風豪雨崩塌,雖經修復但105年再次因颱風豪雨崩落,其原因在於護城河並未同時加以補強整治。所幸見城計畫啟動,終於能將護城河與城牆一併修復,睽違12年後再次通水。 文化部蕭宗煌次長出席護城河通水典禮表示,高雄市獲文化部核定見城計畫與興濱計畫,工程均如期如質完成,是再造歷史現場的二大示範計畫。今日很高興看到見城計畫完成護城河通水的重要里程碑,自身也是正港的高雄人很開心見到高雄愈來愈完整的文化資產保存成果,目前文化部正在審核前瞻2.0計畫,未來將會持續支持高雄再造歷史現場經費。 文化局表示,左營舊城屬國定古蹟,故舉凡城牆修復、護城河通水、夜間照明改善,皆須陳報國定古蹟主管機關文化部審核,過程格外嚴謹,在中央文化部、高雄市政府、專家學者、修復建築師團隊、修復工程廠商的共同努力之下,如今總算完成東門段護城河通水、景觀照明改善及南門段原海強幼稚園景觀改善等工程。 文化局提醒民眾,東門部分區域、北門城門城牆及鎮福社等再現工程仍持續進行中,為確保施工安全,北門周邊架設有施工圍籬及支架,造成不便,希望民眾多包涵,也請配合文化局相關公告與說明,勿進入工區。這是展現高雄文化厚度的歷史時刻,讓我們一起度過工期,共同迎接左營舊城的嶄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