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細道~臺東縣的成功鎮與長濱鄉――從古至今連接臺灣與世界的黑潮

道可道,非常道──漫遊古道,發思古之幽情,遙想古今無數人生。一條道路,如何接納光陰這個百代過客所帶來的無數經驗,而其中的歷史記憶,又如何受到保存,遺留至今?臺灣細道系列的遊記連載,從臺東縣的成功鎮一面眺望黑潮,並且往北走訪聯繫遠古記憶的長濱鄉。

臺灣唯一的海葡萄養殖戶

「ひかりさん!久しぶりやね!」(栖來小姐,好久不見了!)

一踏入餐廳,就聽到陳韋辰用帶點關西腔的活潑日文打招呼。成功鎮土生土長的他,與來自大阪的女性結婚,目前是臺灣東部唯一以「長莖葡萄蕨藻」(俗稱「海葡萄」)為業的養殖戶。端上來的碗裡,盛滿了他親手養殖的翠綠色小寶石,閃閃發亮,搭配旗魚生魚片一同放入口中,富含海的香氣與鹹味,加上粒粒分明的口感,更襯托出生魚片的特有甜味。2018年,與他初次見面時,就像這樣子,在同一間餐廳受到款待,享用成功鎮豐盛美味的海鮮料理。


陳韋辰是臺灣唯一的海葡萄專業養殖戶。

前一回,在用餐完後拜訪新港教會會館(菅宮勝太郎舊宅),聽說今年3月完成修復,所以希望能夠再次前往參觀。睽違4年,陳先生的女兒已經赴大阪念書,妻子也在日本,而本人則留在成功鎮,與家人分開生活,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彼此已近3年無法見面,他應該感到非常寂寞吧。正因為如此,當副總統賴清德親自蒞臨菅宮勝太郎舊宅舉行的盛大啟用儀式時,似乎讓他受到很大的鼓舞。


完成修復的新港教會會館(菅宮勝太郎故宅)

日本統治時代的支廳長宅邸化身成社區的交流據點

談起新港教會會館,是日本統治時代曾任新港支廳長的菅宮勝太郎,在1932年辭官之後所建造的居所。二戰結束後,由新港長老教會的信徒高端立醫師買下,作為「高安診所」開業,為附近居民提供當時先進的西洋醫療技術。1990年代,高安醫院休業後,由長老教會購入這棟差一點被拆除的建築物,之後就成為當地社區的重要交流場所。2018年,在筆者拜訪之際,有一群像是國中生的孩子們努力打掃環境,留下深刻印象,現在化身為成功鎮裡獨一無二的診所咖啡館。以前,大家對這棟建築物的認識只停留在「高安醫院」的一部分,但是關於二戰前是「菅宮勝太郎」宅邸的這段過去,則是由陳韋辰一一揭曉的。

盛產旗魚的漁港

自清領時代起,成功鎮一直都是漁民聚集的村落,到了日本統治時代,躋身為臺灣東部首屈一指漁獲量的「新港」漁港而廣為所知。尤以捕獲旗魚特別出名,甚至在廟會活動上會出現木雕旗魚神以供祭拜。手握長鏢叉,站在船頭的鏢台上鏢刺旗魚的「鏢旗魚」漁法,據稱是日本統治時代從千葉縣或大分縣的漁民傳過來的。2017年在日本上映的紀錄片《臺灣萬歲》(導演酒井充子)裡面,也可以看到成功鎮漁民出海鏢旗魚的英姿,栩栩如生。而陳韋辰也擔任了這部紀錄片的製片人。

菅宮勝太郎,1883年於現今的茨城縣神栖市出生,1907年以巡查(警員)身分派任臺灣,自1922年起調任為新港支廳長。他上任後,致力於推動成功鎮的基礎建設和完善漁港設施,讓新港發展為東部最大的漁港,即使辭官後也留在新港,於1943年辭世,葬於新港。因參與《臺灣萬歲》製作的機緣,陳韋辰多次前往日本四處尋找認識菅宮勝太郎的親朋好友,因而把一群共同擁有成功鎮還是「新港」時的記憶的灣生連結起來。

找尋被遺忘的記憶

2014年,受颱風影響而受損嚴重的新港教會會館,在新港教會牧師及會友的奔走下,獲得臺灣政府機關文化部的補助經費,並在陳韋辰等人的努力下,揭開日本統治時代以來的歷史背景,也獲得臺灣政府機關文化部的補助經費,於今年修復完工。既是娶日本人為妻的臺灣男性,也是育有台日混血兒的父親,陳韋辰身為成功鎮的一份子,想要為漁業環境逐年衰退的地方漁村注入活力,尋回那些被遺忘的記憶,為自己生長的故鄉感到驕傲。那是加深家人間情感的心靈依靠,也是對故鄉及自己的生活方式予以肯定的重要過程吧。


據稱當年的菅宮勝太郎最大的享受,就是在二樓陽台一邊喝咖啡,一邊眺望漁港。(照片提供:陳韋辰)


經陳韋辰說明,才知道眼前是菅宮勝太郎最愛的成功(新港)漁港景色。

筆者再度體認到,不只是菅宮勝太郎或高端立醫師這樣的歷史人物,為古老建築物賦予新生命的當地居民,才是現在臺灣盛行的老屋再生熱潮的主角。從菅宮勝太郎特別喜愛一邊眺望海景一邊喝咖啡的二樓陽台望向大海,雖然眼前已被建築物遮擋住,但是那裡一定有股暖流連結了臺灣和日本,替漁村帶來豐饒海產的黑潮從古至今依然在流動著。

為了族語教育移居長濱的原住民歌手

從成功鎮出發,沿著海岸公路驅車北上,大約20分鐘左右即可抵達長濱鄉。目的地是臺灣原住民阿美族出身的知名創作型女歌手――以莉・高露(Ilid Kaolo)夫妻經營的是義式冰淇淋店,在那裡可以品嘗到使用當地食材製作的冰淇淋。這一天,有「鳳梨椰奶」、「長濱黑糖海鹽」、「蜜番茄」、「部落媽媽酒釀」等風味排列著,每種都是讓人一口接一口,停不了來的美妙滋味。她與丈夫陳冠宇在創作音樂之餘,也投入有機稻米的種植,住過宜蘭,之後移居臺東縣長濱鄉。理由是為了讓女兒就讀使用阿美族語授課的私立學校,而阿美族語也是以莉的母語。


由以莉·高露和陳冠宇夫妻經營的義式冰淇淋店,位於長濱。

搖滾樂團「交工樂隊」(1999-2003年)因參與過反對興建美濃水庫等臺灣社會運動而受到關注,當中客家出身的陳冠宇即是成員之一,這次以莉·高露(Ilid Kaolo)推出的最新專輯《尋找你Longing》則是由他親自製作,而專輯隨附夫妻兩人寫的短篇小說集,筆者作為日文版的譯者,進而和兩位結識。

翻譯的過程中,我也越來越喜愛這部作品,對譯者而言,沒有什麼比遇到像是能夠成為第一個「粉絲」的作品更棒的事情。有幸遇見以莉和冠宇的作品,是非常美好的經驗。在那作品當中,有著關於臺灣本來多族群、多語言的多元社會特色,但卻長久以來受到統治支配下,讓這樣的歷史被漠視、被壓抑、被禁止、被遺忘,文中也穿插著作為生活實踐者的回想以及想像等。


以莉·高露(左)和陳冠宇(右)的夫妻合影

以莉·高露的專輯《尋找你Longing》隨附的小說集是由3篇短篇小說構成的,每個故事帶給人的感觸不同,但都是與日本有很深淵源的作品。《17歲的你》是描述在日本統治時代末期,17歲臺灣青年「陳連統(日本名為信岡連夫)」謊報年齡,到大阪商船株式會社應徵工作,當上船員後,卻在搭乘日本軍隊的徵用船「山鬼山丸」時,遭遇到發生於關島東南方的楚克群島上的「冰雹行動」(Operation Hailstone),被美軍轟炸而沉入海底。主角從祖母那裡聽到小舅公,也就是陳連統的故事,於是上網搜尋「山鬼山丸」,螢幕上出現一張「山鬼山丸」被五顏六色的珊瑚覆蓋的照片。擁有世界最大環礁之一的楚克群島,海水透明度高,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知名潛水景點,相信停留在17歲的「陳連統」至今也在那裡長眠。而陳連統正是陳冠宇的小舅公。


以莉·高露的第3張專輯《尋找你Longing》是從這3篇短篇小說集獲得靈感的曲子所構成的。

自製獨木舟,挑戰黑潮

沿著長濱沿海往北走,過不久就會看到岩壁受海浪侵蝕而形成的海蝕洞群「八仙洞」。從這裡挖掘到的許多史前遺物,至少可追溯至3萬年前,也被稱為「長濱文化」,是臺灣最早的舊石器時代遺址。岸壁上方的八仙洞呈現尖銳裂開的三角形狀,宛如女性的生殖器官,一走進裡面,就可以聽到從遠處海岸傳來波浪的聲音,明明隔了一段距離。聽著這樣的潮音,又想到人類是從這樣的裂縫出生的,腦中產生浪漫的遐想。


臺東縣長濱鄉的旅遊勝地・八仙洞。距今至少3萬年前左右,這裡有人類生活的痕跡。

有關日本人是從南方順著黑潮而上來到日本的南方起源說,最初提倡的是民俗學者柳田國男(1875-1962年),而幾年前在台日團隊的攜手合作下,展開了重現從臺灣航海至沖繩的計畫(「跨越黑潮-復現3萬年前的航海實驗計畫」)。近年,臺灣起源分布在東南亞或太平洋群島、馬達加斯加等的太平洋島嶼上的南島語系起源地的學說也越來越普及。今年夏天在臺灣最南端(譯註:鵝鑾鼻公園)發現了貝器加工廠遺址,似乎能夠作為佐證。

以莉高露和陳冠宇表示,如果在長濱耕種自己的農田,有可能會挖到遠古時代的陶器碎片,對兩人而言,遙遠的時光流逝與大自然是生活的一部分,八仙洞也出現在兩個人的小說《女人島》(女人島是指流傳在阿美族、泰雅族、布農族等多個臺灣原住民部落的傳說)。夫妻兩人為了有朝一日可以實現航海夢想,跨越連結臺灣原住民與世界的黑潮,目前也在準備考取開船的駕照。

陳冠宇向筆者展示他正在製作的獨木舟,把細長木板牢固連接,再用砂輪機研磨使表面光滑,最後用玻璃纖維布包覆。細長的船身,為了能穩定航行,好似完成時會再平行繫上另一艘相同大小的獨木舟,如滑雪雙板般。


陳冠宇仔細研磨用細長木板連接而成獨木舟


船身用玻璃纖維布包覆住,目標是今年內完工。

過去順著黑潮漂流的海洋民族為了能夠遠距離航行,照理說船型設計是要能符合高船速的,那樣的話,他認為應該是這樣的船型。順利的話,預定在今年內開始吹東北季風時,能夠實際下水航行測試,終點是到達臺東外海的綠島,最大的難關,仍是要跨越流經海域、呈帶狀分布的黑潮。從古至今,居住在臺灣東部的每個居民,無論是生活也好,人生故事也罷,似乎都讓黑潮編織起來了。


住在海邊的日子,隨時都可以看到海,以及橫亙在海域上的黑潮。

※本文刊登照片皆為筆者拍攝

標題圖片:從成功漁港出海的漁船,從船頭的鏢魚台射出長「鏢叉」。

栖來光 [作者簡介]

旅居臺灣的作家。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2006年開始旅居於臺灣。為日本各類媒體撰寫有關臺灣的報道。著有《在台灣尋找Y字路》(玉山社,2017年),《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走入日本與台灣交錯的時空之旅》(幸福文化,2018年)、台日萬華鏡(玉山社,2021年)。個人網站:「台北歲時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