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GSAT vs. 美國SAT 沒有所謂的「狀元」

臺灣GSAT vs. 美國SAT 沒有所謂的「狀元」
臺灣GSAT vs. 美國SAT 沒有所謂的「狀元」

 學測成績被視為申請大學入學條件之一。(設計圖片/記者孟淑華攝)

【記者孟淑華/臺北市報導】108 學年度起適用之「大學多元入學方案」,學測2月25日上午9時開放網路查詢,今年由 5 科必考改為由考生依大學校系規定之考科選考,而考生使用電腦網路查詢時,輸入「應試號碼」與「身分證號」或「居留證號」,至大學入學考試中心首頁之「108 學測試務專區」點選成績查詢即可。由於日前多所學校呼籲媒體不要公佈放榜新聞,顯見臺灣也是逐漸對於這類考試應不再視為如過去的聯考放榜般,有所謂的「狀元」,而是將之視為一種入學的參考標準而已,認知與心態上也逐漸和國際「接軌」。

在臺灣申請入大學就讀的學生,多會參加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GSAT,General Scholastic Ability Test),簡稱學測,是在臺灣舉行的一種大型考試,用來鑑定學生是否具有進入大學的基本常識。而固定每年七月舉辦的指考則是用於大學分發入學。

有別於過去的聯考,大學學科能力測驗用於臺灣的大學多元入學新方案,其成績僅定位在臺灣各大學校系檢定學生的門檻:依其特色、需要,先訂定學科能力測驗的標準,只有通過此一標準的考生,才可以參加臺灣的「大學甄選入學」或「大學考試分發入學」。換言之,大學校系不是依學科能力測驗成績的高低,作為該考生是否能進入該系就讀的唯一依據。

雖然學測不再是像過去的聯考一樣,僅以分數為唯一參考,學測成績只是必要條件之一,就像申請美國大學一樣,考SAT或ACT般,只是用來檢視申請者高中所學是否符合想要申請大學的門檻,所以既使同分很多,只要過了某個程度門檻,其他就是參考別的學習成就或課外活動成果。不見得只有分數高,而無其他學習成果,就容易被學校錄取。

而SAT測驗(臺灣稱「學術水準測驗考試」),是由美國大學委員會委託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定期舉辦的測驗,和ACT一起並作為美國各大學申請入學的重要參考條件之一。SAT測驗分為SAT推理測驗(SAT Reasoning Test,舊稱SAT I)和SAT學科測驗(SAT Subject Test,舊稱SAT II)。目前的SAT I為2016年版,耗時3小時,總成績分值為400-1600分,由四個部分組成(數學、實證式閱讀、寫作、論文寫作所組成。論文寫作變為選考 ,參加SAT或ACT考試是大部份美國大學的錄取要求。一些英國在內的許多其他國家的大學也開始承認這項考試。

ACT(最初是American College Testing的縮寫)是用於美國 大學入學的標準化考試 。 它於1959年11月由愛荷華大學教授埃弗雷特富蘭克林林德奎斯特首次引入,作為學術能力測試(SAT)的競爭對手。它目前由ACT,一個同名的非營利組織管理。

ACT最初由四個測試組成,英語 、數學 、社會研究和自然科學,主要的四個部分按1-36的等級單獨評分,並提供綜合評分。如果你在高中,上述幾科成績不弱的話,有不少人選擇考ACT來取代SAT,美國的大學也多會列出這兩種考試都接受,因此,對於高中課程還記憶猶新的,很多美國國內的高中生會選擇ACT來考,因此考生數量逐漸增加,國際學生要申請美國大學的很多是選擇SAT來考試,畢竟在國外,SAT的考場,要比ACT的考場來得多。2011年,ACT在考生總數中首次超過SAT考試; 那一年,1,66萬6,017名學生參加了ACT,1,66萬4,479名學生參加了SAT考試。美國所有四年制大學都接受ACT,但不同的機構對ACT等標準化考試的重點不同,其他因素包括班級,GPA和課外活動 。

 

 

 

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