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靜農故居修復開放 臺大舉辦開幕紀念展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已故國學大師臺靜農故居,臺灣大學經過2年多整修,轉型為「臺靜農人文會館」,臺大今(2)日正式舉辦開幕紀念展,保留日本統治時期風格,除呈現當年「龍坡丈室」風貌,也具備學術研究室、人文講堂等功能,傳承臺靜農「龍坡丈室」兼容並包、自由開放精神,作為臺大師生自由學風及人文講堂空間,成為溫羅汀地區的人文薈萃新亮點。
臺靜農人文會館位於臺北市溫州街25號,營運時間為每週二到週日,上午10時到下午5時,相關資訊可參考臺灣大學網站。
臺靜農曾擔任臺大中文系主任,也是臺灣一代文學大師,在他生命最後一段日子(民國79年),居住在臺北市溫州街25號的日式宿舍,臺靜農故居因年久失修,一度傳出將拆除,地方文史工作者發起搶救行動。
臺灣大學規劃為「臺靜農人文會館」,臺北市文化局109年公告為紀念建築,110年2月通過修復再利用計畫後,獲得外界捐款,歷經專業團隊2年多努力,取得使用許可,今年初移交文學院管理,經歷半年籌備,今天舉辦開幕紀念展。正式開放與外界見面。
臺大前校長管中閔細數決策過程,時常受到社會批評,但這項重建案證明,校方、文資審議委員、民間文化團體3方之間可不必相互猜疑,而是經由合作,共創良好的結果。他當初親自帶隊到文資會議報告,請委員們信任臺大,承諾以超越古蹟維修的標準,並藉由空間的活用,證明臺大不只是侷限於新生南路校園裡的一座大學,更可為社會提供更多的文化服務。
臺北市文化局長蔡詩萍提到,臺靜農作為一代宗師,在教育傳承與書法創作上都無與倫比。他很能體會台大的處境,一座城市應該有自己的歷史建物,同時也應有前瞻的規劃,在兩個理想之間的拉扯,實在很難。
贊助修復計畫的趨勢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陳怡蓁表示,公司從事軟體,傾向贊助講座等軟實力層面,由於臺靜農特殊的人文地位,破例贊助這項修復計劃。當年管中閔帶著她戴著安全帽來勘查,一度質疑如此破敗,是否真能修復,沒想到今天能有如此令人驚艷的成果,真不容易。
高齡90歲的中文系退休教授彭毅是臺靜農的學生,她回憶過去師生相處情誼,並表示臺靜農交友廣闊,對人總是敞開心胸,讓人感覺一見如故;對學生從不疾言厲色,總是很溫暖的對待學生。欣見故居的修復完成,不僅緬懷臺靜農的文采,也延續並擴散臺靜農的人文精神。
國學大師臺靜農故居,經臺灣大學2年多整修,轉型為「臺靜農人文會館」,今(2)日正式舉辦開幕紀念展,對外開放。(臺灣大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