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不對稱作戰 無人機將成制敵關鍵利器

近年來,共軍不斷侵擾台灣,美國智庫蘭德推論台灣部署大量無人機,正是擊退中國入侵的關鍵。只是台灣無人機布局,如何從百架、千架到萬架,一場和時間賽跑的緊急動員正在開始。

過去政府積極採購國際軍備,現在轉為積極培育台灣供應鏈,和雷虎、經緯航太等多家無人機公司,軍民聯手組國家隊,打造軍用商規無人機。但想斬斷中製的紅色供應鏈,落實100%MIT的軍用商規無人機,卻有重重阻礙要突破。

經緯航太董事長兼執行長羅正方表示,「數量跟時間是我們現在最大的挑戰,也就是時間要越短,我們越要提高自製化,那顯然相對成本上會提高;如果量不夠大,當然也會影響產線的開設,有計畫分為幾種不同模式的飛機,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共通的零件,朝標準化、共通化來發展,那這樣的在打造它的後備的供應鏈,就更有可能能夠成功。」

國防安全研究院助理研究員許智翔認為,「小型無人機在戰場上可能會有數千架在運用,但是它的耗損是很高的,從烏克蘭戰場上可以知道,小型無人機的作戰壽命大約是7天,換句話說,它其實是個消耗品,與其把它視為裝備看待,不如把它視為彈藥看待,因為它是很快就會消耗掉的東西。」

國防專家認為,面臨無人機時代,得先改變傳統作戰思維,與其將無人機視為裝備看待,不如視為消耗性高的彈藥,增加數量備而不戰。目前中科院研製的騰雲號大型無人機即將量產,特色是中高度、長滯空,能即時影像傳輸,日夜間執行情蒐監測。

而民間無人機國家隊則以中小型無人機為主,民間無人機國家隊以中小型無人機為主,依照能力和感測器不同,能執行不同任務。

羅正方說:「各國都把無人機當作是戰略產業,怎麼在未來的10年到2030年,無人機的硬體產值會比半導體的設備產值還高3.5倍,特別是在國防上面的支出,台灣不應該在這樣的硬體市場或服務市場缺席。」

台灣的無人機產業正在起飛,但如何有效偵測、定位小型無人機,使得無人機雷達偵測,成為各國升級重點。

創未來行銷經理張芹芸表示,「比方說,我們新偵測到的無人機它就會跳提醒,可以設定它加入追蹤狀態,我就會看到它們這兩台無人機。」

想偵測無人機,全靠這台無人機雷達,一個人就能輕鬆帶走摺疊使用。因為它只有15公斤重,卻能偵測120度廣度以及距離5公里內的無人機,如果想組成360度全方位無人機防禦系統,也不是問題。

創未來董事長暨執行長王毓駒指出,「它在5公里的範圍之內,可能會有很多幾百台、上千台的車子在那個場景,可能有幾百個人在背景走動,可能會有大樹晃動,可能會有很多的建築物等,但是我們的系統可以在這種複雜的環境中,把雷達、無人機它挑出來。」

面臨無人機威脅,傳統反制作法是雷達發現無人機,再用雷射擊殺,或靠軍人拿干擾槍瞄準,機動性低。但現在國內有科技廠商研發出「硬殺」和「軟殺」的無人機反制系統,預計年底前,將無人機雷達月生產量達到100座。

王毓駒表示,「超低空防衛未來會越來越小,數量跟覆蓋範圍越來越大,下一階段也會有在中高空防禦,甚至太空防衛的方案正在規畫,主要就是讓台灣可以變成非常安全的地方。」

許智翔說明,「這種中小型無人機就算連操作不當,它都有可能造成傷害,所以還是有必要去適時維持偵測能力,所以防禦網本來就是平時要建立的,更不要說我們面對的是使用無人機的大國。」

因應台海局勢緊張,國防部去年宣布,將先後在離島和本島建立無人機防禦系統, 期望在不對稱作戰中,掌握致勝契機。

更多公視新聞網報導
中科院自製騰雲無人機 墜台東活水湖
購逾250公克無人機須註冊 網購無人機卻未告知此規定
無人機新法將上路 農用無人機亦受規範

美中台三邊關係
國安局長:台海兵凶戰危 是中共認知作戰
WSJ:台灣民眾面臨對未來極難抉擇
拜會蔡總統 日議員古屋圭司重申「台灣有事 日本有事」
美國批准對台軍售案 中國跳腳:加速把台灣變火藥桶
FT:憂台海緊張 中富族群「錢」坤大挪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