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同事大吵「突然語塞」暈倒!50歲男送醫不治 4類人注意

台北市 / 潘維邦 綜合報導

別忽略身體警訊!一名年約50歲男子因個性急躁、情緒管理不佳,常常為了小事在工作上和人爭吵。然而,脾氣暴躁的他,一天又和同事吵得不可開交,臉紅脖子粗時,對方卻驚覺男子「突然語塞」,隨即往後倒地並陷入昏迷,送醫急救後被診斷為「動脈瘤破裂」,不幸的是他最終搶救仍回天乏術、不幸喪命。

神經放射科醫師阮郁修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這名50歲的男子被送到急診室救治,檢查後發現他大腦內有瀰漫性的大出血,為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經診斷為動脈瘤破裂,雖當下幫男子做急救,不幸的是因出血量太多、腦部傷害面積過大,最終仍回天乏術,不幸往生。

阮郁修醫師表示,動脈瘤就像一顆不定時的炸彈,「所以你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破裂」。阮郁修也說明,有長期抽菸習慣糖尿病三高患者停經女性,都屬於高危險群,且女性也比男性容易長出動脈瘤,建議定期去做高階影像檢查,盡早發現問題並根除。

突發性頭痛、頭暈 當心是腦動脈瘤破裂前兆

衛服部桃園醫院曾發文衛教國人2022年10大死因,第5名為腦血管疾病,死亡人數高達1.2萬人,「腦動脈瘤」就是引起腦血管疾病的其中之一;並指出腦內動脈某個地方特別脆弱,當血液反覆路過撞擊,會形成囊狀物的血管瘤,而腦動脈瘤好發年齡為40至70歲,又以女性發生率較高,提醒民眾平時要控制體重維持標準BMI、定期做健康檢查。

桃園醫院神經外科醫師陳捷一說明,腦動脈瘤多發生於內頸動脈系統,最常見的是前交通支,其次為後交通支,再來是中大腦動脈。臨床上常因為突然頭痛、頭暈、噁心嘔吐、頸部僵硬、癲癇,甚至意識昏迷到死亡,原則上昏迷指數較低的患者,預後的狀況也會越差,早期治療可避免動脈瘤的再破裂出血,同時可儘早治療血管收縮,避免過度血管收縮引發的腦缺血或腦梗塞。

桃園醫院專科護理師陳美芳指出,腦動脈瘤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血管疾病,治療時機若被延誤,往往會造成患者癱瘓、變成植物人甚至死亡。對此,陳美芳提醒,民眾記得平時養成良好習慣,切勿抽菸及喝酒,採清淡飲食,平時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控制體重維持標準BMI,最重要的還是要定期做身體檢查,注意自身的健康狀況。

原始連結



更多華視新聞報導
冷飲店玻璃門自爆 專業師傅:恐撞擊金屬硬物碎裂
苗栗排球錦標賽「裁判突倒地 無心跳」 參賽消防員秒換工作模式 搶回一命
瑞芳蝙蝠洞潛水意外 1男子溺水送醫急救